全运会的举办,对天津来说,既是一次发展超越的难得机遇,又是一次文明程度的集中检阅。透过这样一个特殊的窗口,借助这样一个良好的契机,每位市民都是城市名片、文明大使。
全运会还未开幕,场外已热起来。各出一道菜,各尽一份心,为招待八方客,当好东道主,全市上下正在用热情演绎精彩,用文明绽放魅力,他们中有默默奉献的志愿者,有为全运会献礼的篆刻人,有全运村周边的“大管家”,有火炬传递沿线的表演队,有为场馆供电配备“双保险”的保电员……没有主角的光芒,他们却甘当最靓丽的绿叶,以参与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快乐的心态,诠释着“我为全运添光彩、全运因我更精彩”的理念。
这既是天津人对全运会的支持,更是对文明的致敬。我们深信,这次全运会必将成为刷新城市文明高度的加速器,展示天津文化品位、诠释天津文化底蕴的催化剂,让美丽天津不仅美其表、美其形,更美其质、美其心。
栗岩奇
全运会形象大使栗岩奇:无偿献血首先要身体健康
天津日报记者 孟若冰 “作为一名志愿者、全运形象大使,我有义务带动更多市民参与到全运中来,让天津城市精神广传四方,以良好精神风貌为天津增光添彩!”
上周五,全运会形象大使栗岩奇作为代表,在第十三届全运会誓师动员大会上宣读了“当好东道主,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倡议书。
老栗不仅是全运会形象大使,更是无偿献血、器官捐献、法律服务的志愿者,31年间,他无偿献血达260余次,献血总量超过5万毫升。
就在参加誓师动员大会前,他还专门去献了一次成分血,“还有3个月我就满60周岁了,马上到献血年龄上限了,最多还能献6次,每次机会都不能浪费,多献一次血,就有机会多救一个人!”他说得“习以为常”,但在旁人听来,都钦佩不已。
作为全运会形象大使,老栗不仅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了许多人,更是“全民健身、全民健康”最生动的践行者。每天坚持步行1万步,雷打不动。“无偿献血首先要求身体健康,最早开始运动健身是为能多献点血,多帮点人,后来也就形成习惯了。”
如今,了解栗岩奇善行义举的人越来越多,有时去趟超市都能碰到“粉丝”,之前在银行办业务时,“一位工作人员说看到我的坚持特别感动,自己也去献血。”得知自己的善行能带动更多人,他由衷幸福。
刘德印
表演艺术家刘德印:津味快板儿“说”全运
天津网 讯 天津日报记者 韩雯 提及刘德印的名字,您或许觉得陌生,但要提到当年因为这拨是“咸带鱼”而多要“俩糖饼”的“二他爸爸”,爱听相声的人一定对那一口纯正的天津方言记忆犹新。当全运会宣传片天津快板儿面世后,“二他爸爸”又出现在观众面前,短短3分多钟的宣传片凝聚了刘德印不少心血。
有美景、有美食、有历史、有未来……全运会宣传片天津快板儿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展现了天津风采。作为宣传片解说词部分的表演者,也是创作者的刘德印,谈及当初创作,确实给他带来不小的挑战。接到任务后,虽然从事曲艺工作五十多年,但要把天津特色和全运会元素浓缩在短短几分钟的宣传片里,考验刘德印的功底。解说词反反复复调整了几十次,最终才有了现在的通俗易懂、慷慨大气的作品,刘德印为全运会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礼物,“天津快板是咱天津特有的曲种,天津举办全运会宣传天津自然少不了咱天津特色。”
今年已是69岁的刘德印,在忙全运会宣传片的同时,还和他的团队排练了不少有关全运会主题的节目。近日,河东区向阳楼街道举办文艺演出,四位阿姨演绎刘德印新创作的京东大鼓作品《喜迎全运会》赢得台下观众的热烈掌声。刘德印说,能为家乡举办的全运会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是分内的事,也是一种骄傲。
张羽鸣
篆刻爱好者张羽鸣:赶制津娃印章 手磨出血泡
天津网 讯 天津日报记者 李国惠 “前几天赶工,手磨出血泡,耽误了些进度”,刚一见面,张羽鸣就有些不好意思地把手伸到记者面前,一道3厘米左右的伤口,很突兀地横亘在布满老茧的手掌上。
自得知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将在家门口举办,自幼喜欢篆刻的张羽鸣便琢磨着怎么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不,我已经篆刻了34个参赛省市区的印章,并准备把印谱捐献给全运会组委会。”同时,张羽鸣正在快马加鞭地赶制“津娃”印章。虽然手磨出了血泡,但并没有冷却他为全运添光彩的热情。
其实,早在奥运会前夕,他曾把194个国家国名印谱,赠送给北京奥组委。
“我这么做,也是为完成师父的心愿。”张羽鸣于1991年拜篆刻家蓝云先生为师。“当时师父提出要求:不能半途而废,一辈子弘扬篆刻文化。”张羽鸣笑着说,为了报答师恩,他一方面反复琢磨如何让篆刻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一方面则致力于把篆刻文化发扬光大。
“再聪明的人,都得下苦功夫。”经过一番苦练,张羽鸣摸索出自己的道路,将文、书、画、印结合于方寸之间。对他来说,篆刻增添了生命的厚度与文化的底蕴。“文化的意义,就是先陶醉自己,再陶醉别人。我有时候看大篆看美了,一天都不想吃饭”,张羽鸣说,“希望我的作品不仅成为我的名片,更成为天津的名片。”
田荣彩
“夕阳红”舞蹈队田荣彩:只要音乐一响 全身细胞动起来
天津网 讯 天津日报记者 李国惠“只要音乐一响,全身细胞就跟着动起来”,60岁的田荣彩,是北辰区集贤里街“夕阳红”舞蹈队的“老骨干”,谁也不曾想到,在场上蹲跳自如翩然起舞的队员,上场前都得贴膏药、吃止疼药。
提起“夕阳红”舞蹈队,在北辰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支队伍成立于1993年,20名队员都是文化志愿者。在队长杨振云的带领下,大伙儿每周坚持锻炼3次以上,每次至少锻炼2个小时。“上周区里的‘和谐文化大舞台’文艺演出刚闭幕,队长就发来消息,说将有更艰巨的任务等着我们,得加强锻炼。”田荣彩回忆道。原来,队长说的任务,就是在全运会火炬传递沿线进行文艺表演。
“全运会是咱家门口的盛会,这任务不仅艰巨,还光荣。”田荣彩笃定地说,“我们一定拿出最好的状态迎接挑战,即便是当绿叶,我们也要当最靓丽的绿叶。”
多年来,北辰区始终坚持把文艺团队建设作为“创文”软实力,如今,“夕阳红”舞蹈队已经成为“金字招牌”,参加过各类演出和比赛200余场,曾夺得天津市体彩杯健身腰鼓比赛6连冠。
陈莉颖
天津音乐学院陈莉颖:把最好的状态 留给开幕式
天津网 讯 天津日报记者 韩雯 今年暑假,是天津音乐学校舞蹈系学生陈莉颖升入大学后的第一个假期,早早就和父母制定了外出游玩计划,但接到被选中成为全运会志愿者的消息后,她兴奋不已,“参与全运会不是每个人人生都会有的经历,能被选中成为志愿者,这是我的荣幸。”陈莉颖放弃了旅游,天天坚持出现在开幕式排练现场,即使是冒着高温酷暑,也丝毫没有影响她参与全运会志愿服务的热度。
从7月上旬进入排练时间,陈莉颖便每天中午从家出门,半个多小时的路程到达学校,从1点开始在室内排练,一练就是三四个小时,晚饭在学校简单吃一口,然后集体乘车到达理工大学再进行合练。每天晚上7点在露天的操场上排练到9点多钟,有几次甚至到了凌晨1点多钟。陈莉颖和同学们在编导老师的指导下,一遍又一遍地熟悉动作,挥洒汗水,只为在开幕式上呈现最美一瞬间。
从小就学舞蹈的陈莉颖,大大小小的演出没少参加,全运会开幕式的表演动作对于她来说,更不算难事,但她格外严格要求自己。她说:“全运会是国内高级别的赛事,在天津举办,世界各地人民的目光肯定会聚焦到天津,站在开幕式的舞台上,我代表的就是天津形象,只有认真对待每一个动作,才能在开幕式表演中发挥最好的状态,让大家看到最美的天津。”
赵淼
文明交通志愿者赵淼:赢得信任支持
天津网 讯 天津日报记者 徐丽 “您好,闯红灯很危险”“电动车请不要在机动车道行驶。”每天清晨6点半,身穿红色马甲、手持交通指引旗的志愿者赵淼就和同事来到执勤路口,协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劝阻不文明交通行为。
赵淼是宝坻区中医医院的一名工作人员,也是宝坻区“一家亲”青年志愿服务社的副社长,她所在的中医医院多年被评为天津市和全国文明单位。忠于志愿服务的她与医院同事一起,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近百次。
今年,宝坻区文明办、交警支队组织开展“迎全运──文明交通专项行动”,赵淼发动同事积极参与,协助交警进行文明交通劝导,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贡献一份力量。
赵淼所执勤的路口周边单位较多,人流量较大,又正值早高峰,车辆、行人来回穿梭。执勤中,有市民对劝说充耳不闻,硬要闯红灯,甚至会恶言相向;也有市民不理解,常常会问:“你们站一天工资多少?”“是不是挨罚了才举小红旗?”赵淼都耐心解释,同时宣传文明出行理念,以微笑的服务赢得市民的信任和支持。起初,赵淼也没底气,不过通过努力劝说,听到一句谢谢或看到一个微笑,赵淼也就满足了,这是对她也是对所有志愿服务者最大的鼓励。
罗朝辉
国网天津电力公司罗朝辉:电力“管家”每天一万八千步
天津网 讯 天津日报记者 叶勇 “这里六层看台上近300个临时配电箱和50米高体育馆顶棚上的马道配电箱施工工艺和电缆铺设情况,我们每天都要巡视,同时对不达标设备设施提出整改要求和措施。”天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保电共产党员服务队负责人、国网天津城西公司的罗朝辉是最早进驻天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场馆的。也就是从那刻起,他便成为了这里的电力“管家”。
作为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的主场馆,天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采取微电网的供电形式,为了满足供电要求,需要对场馆内设备进行重新改造。那时起,罗朝辉就“泡”在了场馆里,最终目标是保证当天场馆用电正常。“施工最紧张的时刻,我们每天要巡视2—3遍,大约有一万八千步。”罗朝辉同事介绍说,由于特殊的供电方式,他们要配合组委会对场馆负荷进行梳理。在狭小的配电间里,罗朝辉一坐就是一整天,他不仅将每一条线路所带的负荷进行核实,而且要对开关对应的线路进行梳理,以保证开幕式当天负荷的稳定。
谈到罗朝辉,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是:正经的“川娃子”,有着四川人“火辣辣”的性格,无论干什么都有股子冲劲儿。自2005年大学毕业以来,一直坚守在一线工作,并成长为一名行业内的“老师傅”。
张永梅
桂江里社区居委会主任张永梅:看见哪儿脏就随手擦一下
天津网 讯 天津日报记者 孟若冰 从一次次爬着2层楼高的梯子动员居民拆违建,到一家家入户普及全运会常识,再到每天早晨围着155个楼栋转一圈维护社区环境卫生……为在全运到来之时更好呈现天津风采,河西区东海街桂江里社区居委会主任张永梅基本已经把家“安”在了居委会。
“我们紧邻财经大学比赛场馆,又靠着微山路和浯水道,到全运村都要经过这两条路,外部环境特别重要!”说起社区的地理位置,张永梅亢奋中又透着谨慎,“作为全运‘参与者’特别激动,又得时刻紧绷着一根弦,社区环境和居民知晓率一定不能掉链子。”
桂江里作为老社区,在面对外部道路的一侧曾有许多私搭乱建,张永梅用真诚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有个腿脚不利索的奶奶住在锯齿楼一楼,开始圈占了不少地方,都是用铁架子乱搭的,不好看更不安全”,张永梅便一次次上门劝说,最终老奶奶不仅同意拆除自家违建,还带头帮张永梅劝说楼里其他邻居。
为了让居民都知晓全运会,张永梅挨家挨户走访宣传,白天大部分居民不在家,她就等到晚上8点之后再去。为了社区环境卫生,张永梅已然养成了“看见哪脏就随手擦一下”的习惯。这位“小巷总理”把全身心都扑在了社区里,虽然身心俱疲,但想到可以在即将到来的全运会中贡献出一份力量,她就有“用不完的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