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快报记者从竹 张清 图片由一中心医院提供 昨日上午,天津市一中心医院骨科手术室内,实施了一台骨科机器人微创手术,24岁的小欧成为本市首位第三代骨科机器人手术患者。
机器人缩短手术时间
小欧是四川人,在本市北辰区打工。6月13日,一场车祸给他造成胸腹部闭合性损伤、骶髂关节分离、右股骨颈骨折、左侧股骨转子粉碎骨折等复杂性复合外伤。
前期,小欧先后进行了剖腹探查术等一系列外科手术。经过近3周的恢复,昨日上午,医生为小欧进行了骶髂关节分离内固定术、右侧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手术中,一中心医院的骨科副主任医师尤佳通过机器人机械臂的精确运动,在手术部位打了3个“眼”,准确地置入空心钉,完成了两台复杂的骨折手术。“手术非常成功,只用了1个小时。”手术结束后,骨科主任姜文学教授告诉记者,以往,这样的两项手术,医生做下来要花五六个小时,这次机器人“操刀”,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
创口小出血少准度高
这位为小欧做手术的骨科机器人“医生”有一对可多维度转动的灵活机械臂,凭借影像导航,将螺钉精准置入患者的身体中。
“这台手术不仅时间短,手术创伤很小,手术切口约1厘米,而且没有什么出血。”姜教授说,骨科机器人手术中机械臂的精准度超过人手,解决了骨科手术“看不见、打不准、拿不稳”的三大难题,让骨科手术更完美。若是采用传统手术法,只能进行敞开式手术,手术切口15厘米以上,并且由于缺少可视化设备,要反复透视定位,出血量达600-700毫升,手术时间5-6个小时,精确性较低,后遗症多,病人康复时间长。机器人医生“操刀”手术,伤口仅是三个“小眼”,还能减少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加速康复。
新闻链接
■2月,一中心医院引进第三代骨科机器人——“天智航”
■目前应用于创伤、脊柱损伤、骨折等骨科手术
■未来将应用于更为广泛的骨科手术领域
■医生只需制定完美手术计划和把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