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报记者田娟 军装、喝水的军用水壶,还有背的斜挎包,不再只是一个年代的符号,这么多年来已成为多少人心中的记忆。不久前,在河东区大王庄街丰盈里社区居委会,占地50余平方米的“红色记忆博物馆”正式揭牌,成为居民在家门口的红色基地。
据了解,这个红色记忆博物馆汇集藏品120余件,主要由社区居民倪国英捐赠。走入博物馆,可以看到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各个时期的代表性物品。军用水壶、军装、军帽等,仿佛令人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
倪国英和老伴都是电影道具收藏迷,“这是六七年前,在北京电影道具市场买到的”,倪国英指着叠放整齐的绿军装说,当时一眼就看上了这件衣服,它显然是雷锋穿过的那款绿军装,虽然简单却透着精气神儿。
近二十年来,倪国英和老伴跑遍全国各地的旧货市场,收集了很多照片、画报、歌曲,以及各种时期的军用挎包、军用水壶、棉帽等。这些物品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
此前,倪国英的“电影道具家庭博物馆”已经是河东区家庭活动室之一。如今,在社区里建立了“红色记忆博物馆”,更成为很多社区居民进行红色教育的基地。倪国英说,他希望通过这个博物馆,有更多人了解过去的历史。
“今天是博物馆的揭牌仪式,特意带着小孙子来参观,别说他们这代人,连我们这些稍微年轻些的老年人对于这些了解得都不多,这一次就是我们一起上红色教育课。”社区居民张大爷笑着说,这种开在家门口的博物馆实在不多,但是非常有意义,可以在寒暑假时对孩子进行红色教育,让他们通过这些充满时代背景的物品,了解历史,更加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