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资讯中心> 天津> 正文

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海光寺”也去了

维也纳世博会天津部分展品名单

城市快报报道 煤炭、丁香、土茯苓、秤、修脚家具、笛子、黄土、轿车、各种泥人……以上这些看上去不搭界的物品,其实是1873年天津为参加维也纳世博会而征集的展品。

在这届世博会上,天津海关共选送了225件展品。在天津市档案馆保存的当年的海关档案中,记录了这些展品的名称、分类等情况。

在已经进行了工业革命的西方各国,这些展品引起的反响如何?为什么筹备展览的机构是海关?这些展品的征集和编号标准又是什么?

看着发黄的老档案,带着这些问题,可以管窥天津乃至中国在早期世博会上走过的悠悠岁月。

最初,清政府认为世博会不过是“炫珍耀奇”,因此拒绝参加,在奥地利政府坚持不断地盛情邀请下,清政府不得不答应。总理衙门授权中国海关负责参加展览的准备工作,各地海关接到海关总税务司通令后,开始征集展品

1873年,后来享誉世界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在奥地利维也纳奏响,拉开了为期半年的维也纳世博会的序幕。

那时,西方的工业革命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距离在英国伦敦举办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也已经过去了22年。在过去的那些年中,西方国家已经从世博会中看到了现代工业对社会的巨大促进作用,并将世博会当成了解世界、展示自己的窗口。

然而,当时的清朝虽然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但还是没能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对西方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工业革命漠不关心。早在1870年奥地利获得世博会举办权时,就曾通过驻华公使向清政府发出参会邀请函。讽刺的是,就连为洋务运动而特设的中央机构总理衙门也认为,世博会不过是“炫珍耀奇”,于是以“中国向来不尚新奇,无物可以往助”为由拒绝参加。那时,博览会被译为“奇会”“炫奇公会”等,清政府的态度,可见一斑。

这并不是清政府第一次拒绝参加世博会。1851年,已经是工业强国的英国耗费了4500吨钢材、30万块玻璃,建了一个占地96000平方米的“水晶宫”,作为第一届世博会的展馆。那时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以国家的名义邀请各国参与,其中包括与其远隔重洋的中国。

当时英国派驻中国的外交部门和商人多方活动,试图请清政府派代表团参加。在那个各国互相派驻使节已经成为国际惯例的年代,清政府尚且拒绝外国使节进入京城,更别提派人出国了。于是,时任两广总督在没有将此事呈报朝廷的情况下,一口回绝。

到了这次的维也纳世博会,在奥地利政府坚持不断地盛情邀请下,清政府不得不答应。总理衙门授权中国海关负责参加展览的准备工作,各地海关接到海关总税务司通令后,开始征集展品。

在筹备期间,海关成了专门的负责机构,并最终挑选了担任粤海关副税务司的英国人包腊作为中国政府的代表,携带茶叶、丝绸、瓷器等传统产品参展维也纳世博会。于是人们看到,中国政府第一次派人参加世博会,代表居然是一个英国人

总理衙门授权海关管理参展工作,是因为相对于政府其他部门,海关验货的官员对各种商品的情况比较了解,便于征集。自从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海关一直被外国所控制,当时的海关总税务司即为英国人赫德,他掌管中国海关近半个世纪之久。在海关中,有众多对国外情况相对比较了解的外国人。

海关管理参展工作,其实从1866年就开始了。当时清政府接到法国政府关于1867年巴黎世博会的参会邀请,正式授权海关统管。根据档案记载,法国政府特意委派了一名官员来到中国,协助筹备第二年巴黎世博会的参展工作。不过,海关并未组团参加,只是负责通知各口岸,让商人在自愿的原则下,以个人名义参展,海关只负责办理参展的各种相关手续。

其实,早在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上,就有中国商人的身影。那年,虽然清政府的官员拒绝参加,但一些眼界开阔的中国商人已经意识到世博会中隐藏的商机,上海商人徐荣村便是其中之一。

徐荣村虽然没有参展经验,但还是快速地从自己经营的商品中挑选出了“荣记湖丝”等物品,以及当时在西方已经较为有名的棉花、药材、刺绣、雨伞、煤炭等。那时参展的中国商人还不懂得包装的重要性,起初徐荣村参展的商品因为包装简陋而被忽视,即便如此,“荣记湖丝”还是脱颖而出,在最终的评比中获得金奖。此外,茶叶、瓷器等也获得了不同级别的奖项。

虽然徐荣村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人,但在当时一些人的眼中,他代表的就是中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一本传记里曾经这样记载展览期间发生的一件事:一个穿着民族服装的中国人走到场地中央,慢慢向女王行礼,“无疑女王很受感动,认为他是一位重要的中国官员。”

直到1873年的维也纳世博会,参展才成为了政府行为。在筹备期间,海关成了专门的负责机构,并最终挑选了担任粤海关副税务司的英国人包腊作为中国政府的代表,携带茶叶、丝绸、瓷器等传统产品参展维也纳世博会。于是人们看到,中国政府第一次派人参加世博会,代表居然是一个英国人。

天津市档案馆提供的资料显示,当年天津的展品被划分到农林、化工、食品加工等18类中,其中以农产、园艺和林业产品最多。虽然海关工作人员非常努力地准备这次展览,但在展品的分类问题上,他们有时也会弄不太清楚

与个人参加世博会时的随意不同,清政府第一次以政府名义派人参加世博会,前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比如商品的编号问题,最初海关曾想按照清政府的海关税则号列编号,但是在参展前,粤海关呈报了这样一份建议:关于展品分类和排列,不宜遵循税则号列,因为它的分类没有明显的原则,在欧洲人看来有许多不协调和荒谬之处。如按中国税则分类,明矾将归类于油类,茶叶归类于茴芹种子和麝香,烟草归类于食糖和加工食品,窗玻璃归类于宝石等。对此,粤海关提出的建议是,按照世博会的章程对展品进行分类编号,如此一来,既能与其他国家一致,同时“丝毫不损其特色”。

那一届的世博会,举办国并没有按照传统标准分类,而是沿着两条脉络组织展品:一条脉络是沿着包括“好品位的培养”“艺术”等在内的精神层面,另一条脉络则是沿着“交通运输的提高”“矿产”“百姓的生活条件”等物质层面。最后,举办国将展品分成了26个大类。

天津市档案馆提供的资料显示,当年天津的展品被划分到农林、化工、食品加工等18类中,其中以农产、园艺和林业产品最多。虽然海关工作人员非常努力地准备这次展览,但在展品的分类问题上,他们有时也会弄不太清楚。

比如将水车和煤、玉石、盐等一起放在了矿产展厅中,将厨具和海参、烟丝、冬菜等一起放在了食品工业展区。因为是外国人筹备的展览,展品中甚至有一些不利于中国形象的展品,如泥塑作品中骨瘦如柴的鸦片吸食者、屈膝跪地手捧破碗的乞丐等。

不过,仔细阅读这份档案,会发现部分产品所具有的浓郁“天津特色”。比如在“建筑模型”这一类别下,天津提供的展品是“海光寺”,最后呈现在世博会上的是海光寺的模型;在“石头、陶器和玻璃制品”展示中,天津提供的展品是“戏班戏台”“各种泥人”“乞丐”;在“木材工业”类别下,天津的展品是“量米器”“鸽子哨”等。这些展品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天津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城市文化特征。尤其是鸽子哨,当年曾经被国外媒体专门报道过。

从1867年的巴黎世博会到1905年的列日世博会,参会的筹备工作一直由海关负责。那段时间,海关总税务司指定了三个海关为中心海关,便于参展商品的分层集中,而后再将展品发往一个海关汇总,再由该海关运往举办国。天津海关就是当时的三大中心海关之一,天津的不少展品,也加深了世界对于中国的认识。 本报记者 李宁 图片由天津市档案馆提供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