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替代不了 双手创造多项纪录
每日新报记者 徐燕 中国石油渤海装备中成机械制造公司潜油电泵厂下线班被称作“黄玉梅班”,这个班组的领头人就是今年48岁的黄玉梅,她不仅是班长,还是一名中共党员,也是一名具有丰富经验的技师。她是天津市滨海新区三八红旗手、天津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记录本十几本 内容近万条
1988年,刚刚离开校门的黄玉梅,就进入中国石油渤海装备中成机械公司,成了一名普通工人。在学徒期间她留心看、用心听、细心记、专心干,到了1991年公司筹备建立下线班的时候,她凭着自己那股坚韧顽强的劲儿,很快成为骨干。
潜油电泵是一种把原油从地底举升到地面的抽油设备,形状狭长,像一个碗口粗的细长管道。电泵的心脏部件是电机,她的工作是给电机下线,作业空间狭小。即便是在自动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国内外的所有电泵电机下线仍然是手工操作,是“机器人替代不了的岗位”。
在工作上她是出了名的细致。每天她都提前至少半个小时到单位,把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好。担任班组长22年来,她把每一台电机的跟踪信息包括电机编号、操作人员、测量数据,一一详尽地记录下来,光是记录本就有厚厚的十几本,内容近万条。她每天坚持班前班后会,每周至少主持一次工作例会,这样的记录她有50多本。
2013年的夏天酷暑难耐,渤海装备中成机械潜油电泵制造厂接到一批增容电机的生产任务,这种电机定子长8米,槽满率相当高,是穿线难度最大的一种。
为赶制这批电机,她身先士卒,带领姐妹们连续5天5夜“二十四小时奋战在车间”。大家的汗水止不住地往下流,工服湿透换了一身又一身。最长的一次工作从早上6点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5点,她连饭都没顾得上吃一口。活一干完,就躺在地上睡着了。
创全年工时完成率300%
中国石油渤海装备公司的质量理念是“用人品创造产品打造精品”。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个理念。
下线工序是一项集体作业,下线班必须人人出手过得硬,才能确保电机的质量。随着电机品种、规格的增加,下线的工作难度也随之成倍增加。以前一个孔眼穿5根铜线,还稍微容易一些,电机增容后,一个孔眼至少要穿7到9根,最多的时候甚至要穿15根。
在她的带领下,下线班每天坚持学习10分钟,班组成员学习笔记每年都在7万字以上。她每天班前会上都要讲一点业务小知识,在理论上“补补钙”;每周都组织一次小比武,在操作上“练练兵”;每一个新人进班组、每一个新的任务,都会指定“师带徒”。
就是靠着“多一遍”的精益求精,靠着她们每个人的精雕细刻,22年来,电机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始终保持100%,下线班保持了人为质量事故为“零”、安全事故为“零”的纪录,创下全年工时完成率300%的最好业绩,被评为“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站在了国家质量管理最高的领奖台上。
完成不可能实现的任务
常言道“三个女人一台戏”,可在女子下线班,13个女工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儿使”。
记得2012年夏天,有一批电机要求两个月内赶制完成,这相当于她们半年的工作量,60天干出180天的活,一个人当三个人用。七八月最热的时节,她们每天工作14个小时,干在现场,吃在现场,水都不敢多喝,就怕上厕所耽误了时间。那批电机交出去时,手套磨坏200多双,13个姐妹人均“减肥”5斤多。
22年来,经过她们双手生产出来的9000多套电泵,遍布陆地、海上等10多个油田,占据国内电泵市场近40%的份额,首批入选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优势产品目录,远销南美、非洲、中东等多个国家,成为世界上第一台进入撒哈拉大沙漠的电泵。面对世界级的稠油开采难题,创下了泵挂深度5012米的世界纪录,也创下了连续运转10年无故障的最好成绩,是她们让一次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成为可能,让“渤海中成”成为行业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