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资讯中心> 天津> 正文

京津冀生态共建 合力呵护一片天

蓝映津城

生态共建 合力呵护一片天

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协作,统一执行区域重污染天气预警标准,强化联合会商研判。

2016年,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和PM10浓度较2013年分别累计下降26.7%、28.1%和31.3%。

与河北省沧州市和唐山市签订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合作协议,2015、2016年每年支持资金4亿元,用于燃煤设施和散煤治理。

2014-2016年累计造林145.3万亩,通过地方立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900平方公里。

制定《引滦入津水环境补偿实施方案》,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

天津网 讯 重点是联防联控环境污染,建立一体化的环境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实施清洁水行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谋划建设一批环首都国家公园和森林公园,积极应候变化。

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会商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空气质量

一屏相联 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天津日报记者 张鸣岐 市环境监测中心大厦的7层,是新建成的天津市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会商中心。走进会商中心大厅看到,工作台前3位工作人员正与大屏幕上的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以及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的工作人员,就未来几天京津冀三地的环境空气质量趋势进行会商。大屏幕占据整个一面墙,屏幕上出现5个切块画面: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还有一块是相关的技术数据。这个大屏幕,将京津冀三地联在一起,几方环境监测部门就像在一起一样,相互会商研判,交流沟通,共同守护同一片天空。

“真是远在百里,近在眼前。”负责会商中心现场协调工作的市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陈魁告诉记者说:“这和以前大不一样了,过去京津冀三地要想会商预测,只能靠电话或电传,又慢又不方便,现在三地建起了这个会商中心,坐在办公室通过大屏幕就能商定,又快又便捷。视频会商机制的建立最大限度地集中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预报资源和优势,兼顾局部与整体,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工作,提高了区域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精准度,为三地空气质量保障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和决策参考。”陈魁介绍说:“最近经京津冀三地和国家监测总站商量,会商中心的范围将扩大到京冀周边7省区市,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在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和遇极端不利气象条件期间,实现统一监测,每日开展空气质量实时联合视频会商,并且同步采取应急减排措施,减缓区域空气污染积累程度。”

会商中心的建成使用,实现了天津与北京、河北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监测预警、预警分级标准的统一,即“统一监测预警”。

据了解,天津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实现了“五统一”。一是统一规划。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保规划编制工作,制定实施了《天津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率先突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津京、津冀环保双边合作,先后与北京市签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合作的协议》等6项合作协议及备忘录,与河北省签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等5项合作协议及备忘录,同时与沧州市和唐山市分别签订联防联控合作协议。二是统一标准。按照京津冀区域油品升级优化的整体部署,提前在全市范围内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其中柴油标准从国三阶段直接“跳级”到国五阶段,减排效果显著。三是统一执法。天津分别与北京、河北环保部门联合出台跨区域环境联合执法工作制度,实现环境执法联动。四是统一减排措施。天津制定实施了《天津市贯彻落实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2016—2017年)实施方案》,通过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统一采取燃煤锅炉窑炉清零、治理机动车污染、应对重污染天气等强化措施,深入推进区域污染防治协作。五是统一保障。每遇重大保障任务,天津严格落实“共同联动、共同保障”要求,积极启动环境保障方案,并与北京、河北等周边地区同步提高减排措施级别,圆满完成空气质量的各项保障任务。

南水北调通水

防治举措

立法规范秸秆综合利用

天津日报记者 何会文 烧农作物秸秆,既危害生态环境,也造成资源浪费。3月1日起,《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露天禁烧的决定》将正式施行。市农委主任沈欣介绍说:“这是天津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更是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热切期盼的实际行动。通过立法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露天禁烧作出全面规范,对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保护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决定》明确,农业经营主体或者他人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以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沈欣说,通过政府主导、规划引领、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秸秆综合利用“找出路”,在此基础上,对于违反规定的给予适当的处罚,这既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天津的绿色发展。

目前,天津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已经达到95%以上。近年来,天津每年都安排4000万元秸秆综合利用市级专项资金,用于农机作业补贴和秸秆加工项目支持。按照规划,天津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作物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的目标。

今年,力争将专项资金增加到8000万元。到2020年,天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将达到较高水平。

清洁能源

不再烧煤了 暖和又干净

——走进武清区“煤改电”试点村刘庄

■ 本报记者 陈忠权

2月16日,记者来到武清区“煤改电”试点村刘庄,说起“煤改电”,村民们个个齐称赞。村党支部书记张义介绍说,按区里要求,村民们拆掉了燃煤的土暖气,用上了空气源热泵。到去年底,全村167户村民全都安装了空气源热泵,不再烧煤了,暖和又干净,也为提高京津冀空气质量作出了贡献。

走进李善维家,窗台上种植的盆栽绿植,花红叶绿,分外喜庆。墙上的温度计显示22度,暖气片烫手。李善维笑着说:“往年烧土暖气的时候,屋子冷,花根本不开,这要感谢政府‘煤改电’这件大好事。” 李善维的爱人补充说,原来用土暖气取暖,晚上一封炉子,温度一下子就降下来了,半夜里常常被冻醒,现在用空气源热泵取暖,24小时恒温,晚上睡得特别舒服。另外,烧煤的土暖气,煤灰到处都是,每天要擦很多次,烟囱排放的烟尘更脏,直接影响空气质量。现在用电取暖可好了,没有煤灰了,家里家外特别干净,天空也变得更蓝了。

刘松是一家空气源热泵公司的技术员。他指着室外一台压缩机说,空气源热泵是新一代的环保节能采暖设备,它利用空气能制热。设备分成两部分:外部压缩机和室内循环泵,一份电可产生三份的热量,它不产生污染性气体,是取代煤炭采暖的清洁能源。

武清区发改委韩雪松介绍,武清毗邻北京河北, “煤改电”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京津冀三地的环境空气质量。对此,区里高度重视,广泛宣传,确保施工进度,大力消除农村燃煤空气污染源。为确保空气源热泵高质量,区有关部门去年先后两次举行公开招标,确定了10家企业入围,还确定了5家设备的监理服务单位。截至2016年底,已经完成约3.1万户“煤改电”试点工作,农民欢迎,环保效果好。2017年,将保质保量完成22个镇街、353个村、10.9万户“煤改电”取暖设备改造任务。力争在10月底前,除集中供暖的农村地区外,全区农村地区的生活取暖用煤、炊事用煤和农业生产用煤全部清零,改用清洁能源。

生态共建 合力呵护一片天

三市共建

密云水库生态小流域

北京日报记者 朱松梅 作为北京最大的地表水源地,密云水库的汇水面积却有三分之二在河北。上游来水是否清澈、充足,关系着北京的供水安全。

展开一张区域地形图,能清晰看到密云水库的两大支流:潮河与白河。它们都发源于河北,分别流经承德、张家口,最后自东西两侧注入水库。京城“大水盆”里盛着河北来的水,但上游的水土保持状况却并不乐观。就拿张家口市赤城县来说,有“八山一水半分田”之称,山多坡陡、暴雨频繁,虽经多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仍有1.3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县的30%。

要保证“清水下山、净水入库”,需要两地三市合作共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打破生态治水的行政区域壁垒创造了机遇。2014年11月,北京市水务局和河北省水利厅联合编制了《河北省密云水库上游承德、张家口两市五县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将花3年时间,在承德市的丰宁满族自治县、滦平县、兴隆县以及张家口市的赤城县和沽源县,建设22条生态清洁小流域,总面积达到600平方公里。

不论是资金投入、治理措施,还是成果验收,“北京标准”都将原封不动复制到张承地区。以资金为例,2015年北京每建设一平方公里小流域要投入65万元,高于津冀地区。京冀共建的小流域就要参照这个高标准,每建设1平方公里小流域,北京市拨付一半资金即33万元,其余资金由河北省政府统筹安排。

赤城县东南12公里,柳林屯小流域方圆14平方公里,散落着柳林屯、双山寨两个村,357户人家。登上柳林屯的野山举目眺望,数百米外就是白河,河水结冰,银光闪烁。去年8月,山谷之间筑起8道铅丝石笼,荒坡上,数万个鱼鳞坑圈住雨水,种下了350公顷水土保持林。赤城县水保站站长赵振华介绍说,短短半年的建设,流域林草覆盖率就由35%提高到70%,每年减少水土流失2.17万吨。

下山进村,户户白墙红瓦,去年秋天刚铺好的水泥路面结实平整,走几步就有一个垃圾箱。随意推开一户农家的大门,记者发现,旱厕已经全部改成水厕,还新修了污水收集管网。村东头,一座小型污水处理站下个月就要投用,每天能处理30立方米生活污水。

如今,张承地区已经有50平方公里生态清洁小流域完成了建设,350万平方公里完成初步设计和招标。今年,北京市与河北省共建的600万平方公里生态清洁小流域将全面开工。

合作造林

开拓“绿空间”

河北日报记者 邢杰冉 2月9日下午,驱车行至定兴县定兴镇、东落堡乡一带,绵延数千亩的法桐、白蜡、油松等,在春寒料峭中孕育着勃勃生机。

记者看到的,正是定兴县去年集中精力打造的万亩生态林。目前,这个规划面积2.4万亩的项目,已完成造林绿化1.6万亩。项目从规划设计开始,便称得上“高端大气上档次”,融合着浓浓的北京元素——由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专家编制《定兴县2016年京津保地区造林绿化合作项目规划设计》。

但是,一个平原产粮大县,为何开始造林?

定兴县农业局副局长兼林业局局长刘雅明介绍,去年,省林业厅出台相关办法,将无地表水替代的小麦种植区耕地,列入了项目造林范围,下达到定兴县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林业项目达4000亩。

另外,去年北京市政府与河北省政府实施京津保中心区造林绿化合作项目,作为京津保中心区生态过渡带的节点城市,定兴被列为项目承担县之一。

“这是我县与北京合作造林的首次尝试,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合作造林9000亩,北京当年给予一次性每亩3000元的补贴。”刘雅明表示,依托万亩生态林建设,定兴县不但有了发展旅游采摘、休闲观光、健康养老等产业的生态基础,也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促进协同合作开拓了绿色生态空间。

“定兴县万亩生态林10家合作企业中,有两家来自北京。政企合作造林,不光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了河北社会资本,还引来了北京社会资本为咱河北增绿,开展了京冀合作造林的有益尝试。”保定市林业局副局长甄壮平说。

近年来水资源日益短缺、生态环境日渐脆弱的定兴县,借着打造京津保中心区生态过渡带的东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造林时代。

根据省政府印发的《河北省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规划(2016—2020年)》,包括定兴县在内,我省廊坊、保定、沧州共有33个县(市、区)的全部或部分列入了京津保中心区生态过渡带范围内,主体生态功能是为京津冀城市发展提供生态空间保障。在国家统筹部署下,合理调减耕地规模,适当增加生态用地比重。以大网格宽林带建设成片森林和恢复连片湿地,扩大生态空间,整体构建环首都生态圈。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