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资讯中心> 天津> 正文

携手逐梦京津冀:承接疏解 主动融入大战略

承接疏解 主动融入大战略

博迈科海洋油气、液化天然气项目

智能化康复机器人技术

疏解非首都功能,重点是疏解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部分第三产业,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等四类非首都功能。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滨海

聚焦国家纲要 对标天津方案

天津日报记者 孟兴 王睿 2016年11月21日上午10时58分,装满52个车皮出口建设物资运往白俄罗斯“中白商贸物流园”的中欧货运列车缓缓驶出中铁天津集装箱中心站,该班列从我国二连浩特口岸出境,经蒙古、俄罗斯,行程8600公里,历时13天,直达白俄罗斯明斯克市。这是天津铁路中心站至明斯克的首发班列,标志着天津口岸海铁联运迈入新的发展期,将增强天津“一带一路”海陆重要支点和中蒙俄经济走廊起点的地位作用。作为始发站的中铁天津集装箱中心站,是天津港集团公司与北京铁路局深化战略合作的结晶,为京津冀三地货物运输增加了新“动能”……

这列奔驰万里的列车,是滨海新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缩影。3年来,新区聚焦国家规划纲要、对标天津实施方案,主动对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与京冀有关地区深入开展合作,在产业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三个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重大承接平台与载体建设上演着滨海速度。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建设启动,未来科技城建设提速。京滨城际铁路启动建设,津冀港口资源优化迈出重要步伐。实施京津冀区域一体化通关模式,海铁联运、空铁联运服务持续向京冀腹地延伸,服务辐射能力明显增强。

——加强产业项目对接,叠加北京的科技研发优势、河北的空间资源优势和新区的先进制造优势,通过产业协同促进经济融合,2016年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55万亿元。

——加强科技创新对接,借重用好首都创新资源,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北京大学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中科智能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相继建成,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全面启动建设。

——加强交通体系对接,京津城际延伸线建成通车,海铁联运、空铁联运服务持续向京冀地区延伸,构筑了有利于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

——加强双向开放对接,支持自贸区三个片区先行先试,推动制度创新成果向京冀地区复制延伸,努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截至目前,滨海新区累计引进北京重点项目近2000个,实际到位资金2300亿元。其中,不乏中铁、中铝、中船、神华、北车、大唐、华能、华电、国电等名企。

润滑技术研究所实验室

长城汽车天津基地

东丽

清华高端装备研究院

实现创业梦想的“孵化器”

天津日报记者 张立平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张晨辉梦想成真。他在清华大学机械系搞了十几年的“摩擦”理论研究,去年,实验室的科研成果终于得以转化,成为颇具市场竞争力的高端机床切削液。两年来,他一边在清华任教,一边到天津创业。春节过后又一直为即将成立的公司奔忙,张晨辉为团队定下了今年的“小目标”:完成生产线的建设、拿到100吨订单。

在高校,很多手握科技成果的教授,都有着张晨辉这样的梦想。但是科技成果转化难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2014年7月16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推出后5个月,面对全球“再工业化”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东丽区政府与清华大学签约,作为引入首都优质资源的重要成果,清华高端装备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端院)正式成立。

“高校的很多科研成果,最终就是形成论文发表,或是换来各种奖项,然后就放进‘保险箱’里锁起来,很少有人再问。”何永勇,高端院常务副院长,同时也是清华大学机械系博士生导师,每每谈及此,都是颇有感触。

对于清华来说,之所以鼓励各个科研团队走出去,是希望优秀的技术成果不再止步于实验室,而是能够服务社会、服务产业、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但校园并不适合搞应用技术和产业化生产,因此清华大学在全国建立了包括高端院在内的13个外派研究院,目的是为科技与产业的结合、嫁接搭建平台。

现在,坐落在东丽区内这座颇具现代欧式风格的建筑,成为很多教授、科研团队实现创业梦想的“孵化器”。

张晓昊,2011年从清华博士毕业,2015年在高端院的平台上成立了智能安防室(2017年1月变更为研究所),这个当时有一系列科技成果的科研团队,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完成了成果转化,2016年成为年产值突破600万元的高科技企业。“对于我们这个初创团队来说,最需要的安全感、资金、信息以及高端专家技术的扶持,我们都得到了。只要你的学术水平足够高、科研成果足够好、项目足够有前景,那就尽管来!”

表界面微纳技术研究所所长汪家道认为,高端院的平台给了他最想要的。2015年,他的团队带着新技术入驻,当年就实现了产业化,2016年已获得7000万元融资。

在高端院,创业的队伍正在不断壮大,从最初的4人核心团队,到现在在编330人,何永勇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展现出创业的激情。目前,高端院已聚集29个研究所和科研团队,有18个是清华大学骨干教师和校友牵头成立的,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额达到1.2亿元,涉及到机器人与自动化、先进制造、高端装备、激光、核能等多个领域,其中8个研究所成立了公司,有的已经成功上市。

东丽区政府对高端院给予了大力支持,每年提供科技扶持政策和良好创新服务体系。今年还要扶持高端院进一步做大做强,在东丽湖建立占地200亩的研究院总部和创新转化基地。在科技金融领域,成立了4.5亿元的创投资金,加速成果转化过程,还将在市场推广、团队建设、扩大产能等各个方面,弥补初创企业的资金缺口。

武清

走进京津·高村科技创新园

天津日报记者 陈忠权 站在京津·高村科技创新园内,仿佛置身在一个大公园,安静而优美。春节上班后,每天都有企业前来洽谈落户园区事宜,这里已成为成为首都优质高端产业转移的首选地。 园区位于武清区高村镇,与北京通州区相连,位于京津黄金走廊的中心节点,京津高速二线和京津城际穿过,从园区开车到北京中关村只需1小时,到通州城区只需20分钟。“作为武清开发区的拓展区,入驻企业可以享受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家经济开发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多项优惠政策。园区是以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为重点,以大数据、生物医药、总部经济、科技服务为主导产业的科技创新园区。”园区综合部部长赵品江说。

天津嘉丰汇美科研有限公司是一家首都科技型企业,致力打造中低密度生态办公区。公司负责人赵厚军说:“入驻园区2年来,公司除享受园区相关政策扶持外,还享受了一企一策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完成部分楼宇建设,吸引了清华大学数据研究中心项目入驻运行,来京津·高村科技创新园创业真是来对了。”

园区副总经理杜瀛涛说:“京津·高村科技创新园从诞生到今天的快速发展,跟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密不可分。2014年3月,园区正式启动建设,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截至2016年年底,吸引首都企业200多家,当年新增首都企业107家,引资额7.12亿元。这里正在成为承接非首都功能的先行示范区、京津之间高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最佳聚集地。”

一条服装产销链的转移

北京日报记者 李瑶 春节刚过,在大红门经商多年的陈旺华第一次不用为返城心忧。年前,他关停了在大红门的商铺和小制衣厂,打算把加工厂搬到沧州。2016年9月,陈旺华和200多家北京商户一起,搬到了河北沧州东塑明珠商贸城,他的新店在这个离大红门200多公里的地方欢喜开业。

“店面搬迁,加工厂也必须跟着来。”陈旺华坚定地说。回忆十年前刚在大红门开店的场景,他记忆犹新:每天清晨,一批批拉着货箱的商户涌入市场,开始了一天的热闹喧嚣,直到下午四五点钟才逐渐恢复宁静。生意最红火的时候,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店一天就能有两万元的营业额。

然而,近年来这里的发展却并不尽如人意,房租成本的飞涨和电商冲击让不少商户陷入困境。两年前,陈旺华就琢磨着如何“转身”,去年5月,他的目光落在沧州。“这里是老家,虽是小城市,但发展空间不可估量。”位于沧州西外环的大型服装市场东塑明珠商贸城,陈旺华考察了不下五趟,他的诸多疑问在这里一一得到解答。“就这儿了。”陈旺华心里定了主意。

产销链全退出,陈旺华并非个例。在大红门商圈一百公里外,金道强走进了天津温州国际商贸城。几个月前,他还是北京一家小制衣厂的老板,偏居北四环外一隅。“北京店面租金太高,一直没有正经的门脸房。”金道强显得很无奈。去年下半年,他得知天津温州国际商贸城承接北京商户,而且租金优惠,便一口气租了两间门脸房。“接下来考虑把加工厂也搬到这里,样衣拿到手,转身就能在自己家的工厂加工了。”

同一栋楼里的王鑫也有相似经历。“我一直自产自销,现在把店面和工厂都搬来了。生意慢慢好起来,租金各方面都降低了。”

去年12月,天津温州国际商贸城,金道强、王鑫等300多家首批疏解至这里的北京商户正式开业。

外迁,不止于商户和工厂,产业链上下游都是一场大迁徙。去年,一张张疏解公告贴到了大红门地区的五大面辅料市场,这里是制衣加工的原料产地。今年下半年,地区最大的面辅料市场北方世贸轻纺城也将转战沧州。

从“山”到“海”

首钢扎根曹妃甸

河北日报记者 原付川 企业外迁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一环,也是京津冀产业合作的重头戏。从北京城西的石景山,到渤海之滨的曹妃甸,首钢完成从“山”到“海”的跨越,率先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

搬迁后,首钢主动融入曹妃甸,发起设立首钢基金,重点投向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三地协同发展产业、综合服务配套等领域;联合河北国企组建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曹建投公司),统筹协调开发示范区建设工作。

“首钢搬迁,里外一新。没有大搬迁,难有大发展!”首钢京唐公司党委副书记王相禹说,首钢搬迁是首都建设国家大都市的外在需要,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更高度契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势所趋。“首钢在北京发展受空间所限,有的项目设备都准备了十年,也没有建起来,正是借助搬迁才实现了产品升级和转型发展。”

首钢的搬迁已超越了“搬迁”的本身,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成为示范和引领。首钢京唐疏解首都功能、带动曹妃甸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也逐步凸显:带动北京生产性服务业转移到曹妃甸,原来为北京钢铁业服务的设备维检、备件加工制作、自动化等一批企业到曹妃甸建立基地;安置首钢北京地区停产职工8000多人,招收河北高校毕业生4000多人,带动相关服务业1.2万人就业。

曹妃甸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方面受到投资和市场机制的制约。2014年12月,为更好地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市政府和首钢总公司分别出资100亿元,发起设立京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并由首钢基金来管理,重点投向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协同发展产业等。

首钢基金通过吸引社会资本设立若干只子基金,用于支持曹妃甸园区的开发建设,用投资撬动曹妃甸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杠杆。2015年8月,首钢基金联合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了曹妃甸系列发展基金,基金总规模100亿元,主要投向曹妃甸的交通基础设施、医疗及公共服务事业等,着力提升曹妃甸承接非首都功能疏接能力。

在京冀两地政府的努力下,曹妃甸与北京的产业转移与融合驶入快车道。2016年签约京津项目82个、总投资1011亿元,开工京津项目42个、总投资1440亿元。首钢京唐二期、华润电力二期等投资上百亿元的大项目也正加紧建设。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