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记者 孟兴 三年来,滨海新区健全完善“行政区统领、功能区支撑、街镇整体提升”的管理架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在全市复制、全国推广,封存的109枚印章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并获第四届“中国法治政府奖”。
三年来,滨海新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32.5亿美元、内资3120亿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450亿美元。建成科技型中小企业2.6万余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8家、各类众创空间48家,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成为首批17家示范性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之一。
三年来,滨海新区累计完成大气治理任务555项,治理河道133公里,建设147个清洁村居,实施139项重点节能工程,建成43个街心公园,新建提升绿化面积212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3%。累计新增就业39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5%和9.6%。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34所,提升改造学校174所。
三年来,滨海新区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切实扛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在加强党的建设中提高领导水平、推动事业发展。预计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三年年均增长13%。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到1338亿元,是2013年的1.5倍。
一组组翔实的数据,将改革开放“桥头堡”——滨海新区三年来的发展“画卷”跃然纸上。
主动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把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贯穿于开发开放全过程,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引领带动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滨海新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抢抓发展窗口期。
日前,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正式揭牌,滨海新区在积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面临新的重大机遇。滨海新区主要负责人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天津“一基地、三个区”的功能定位,其中每一项都与新区直接相关,主要承载地都在新区,决定了新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滨海新区正抢抓机遇,做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示范者、排头兵和坚定执行者。
京津城际延伸线建成通车,“三个一”通关模式率先实施,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天津航空物流园区加快建设。三年来,新区共引进来自北京的重点项目近2000个,实际到位资金2300亿元。天津自贸试验区两批175项制度创新举措已有151项实施, 累计新增市场主体2.4万余户。
新区还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天津港货物吞吐量突破5.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450万标准箱,中新生态城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起步区全部建成,中欧集装箱班列成功开通。
当前,滨海新区已经从初创期进入到中兴高潮期。
打好“优势牌”,升值“潜力股”,滨海新区正在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五大发展理念”和“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统领,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和魂,全力掀起开发开放新高潮,努力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区,实现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大步向国际化创新型宜居生态新城区迈进。预计到202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70%,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左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0%,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空气质量达标率居于全市前列。
展望未来,新区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改革的新篇章不断谱写,开放的新乐章持续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