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资讯中心> 天津> 正文

走近津门十大工匠:巧夺天工“铁裁缝”

天津日报记者 何会文 机器轰鸣、焊花飞溅。记者小心翼翼地穿过十余个巨型钢铁构件的阻隔,来到三车间尽头铆工班工位,只见几位工人师傅正趴在一个锥型钢铁构件圆口上忙乎着。车间主任扯着嗓子连喊两声“沈忠麟”,一位中年男子应声从构件上蹦了下来。

“我们正在为张滩水电站赶制一批活儿。”沈忠麟挥了挥手中的一盒卷尺,开门见山地告诉记者,“这件活儿是水轮发电机组的支持盖,刚刚摆装点对成型,必须保证上下五层同心度不能误差2毫米。这不,大家正校对精度呢!”

作为天发重型水电公司三车间铆工班班长,沈忠麟的责任重大,公司生产的每套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水电机组产品的第一道工序都是由铆工班来完成的,稍有差错就会影响后序生产质量,拖延产品交付进度。

“铆工活儿在外人眼里没有多大技术含量,又粗又笨,实际不然。”沈忠麟抚摸着支持盖厚厚的钢板,仿佛触摸着有生命的物体,“干铆工活儿要有脑子,必须学会看图纸,一看图纸就知这活儿长啥样儿,心里明白以什么为基准,摆装点对时哪里容易出问题,换句话说就叫胸有成竹才行。”

沈忠麟参加工作第一天就干铆工,这一干就是几十年。2001年,沈忠麟随企业重组进入天发重型水电公司,由此开始在大型钢构件上一展身手。15年来,沈忠麟以对职业的忠诚,对产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激励自己创新进取,逐步成长为高级技师、享受政府特贴专家。

“其实,当个好铆工没有什么决窍,靠的就是能吃苦、勤钻研、有悟性这三点。整天在烟尘、噪音环境中干活儿,又脏又累,以致十个铆工九个聋。”沈忠麟憨厚地笑笑,颇为自豪地说,“铆工这行出活儿靠的不是高精尖设备,而是大锤、榔头、千斤、弯尺、铅垂线、水平仪等简单工具。一块块钢板按图纸尺寸由压延、展开,到摆装、点对,成型后交给焊工整体焊接。焊接后钢构件出现各式各样的变形,还要由铆工做最后的‘整形矫正’才算成品。”而矫正这一难中之难的技术问题,到了沈忠麟手里,他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一眼就能准确判断欲矫正位置和使用火焰矫正所需的温度及速度,能漂亮地做到手到病除。

如今,只要遇到异型高难度构件,公司都是交给沈忠麟所在的三车间铆工班来完成。他独立完成的“切割轨道装置”和参与完成的“V形筋加工工艺”两项成果,均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对年满50岁的沈忠麟来说,最让他忧虑的是铆工这一技术工种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现在年轻人立志当铆工的实在太少了!”他渴望把自己数十年来积累的工作经验和掌握的“铁裁缝”手艺毫无保留地传承给更多年轻人,“因为,再先进的水电机组也需要铆工通过人工操作才能制造出符合标准的独特构件。”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