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报记者 王曾 百善孝为先,二十四孝的故事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不可低估。面塑达人杨树祥历时一年用面塑打造的二十四孝故事刚刚完成。国庆长假这几天,他在社区带领居民们重温经典。
一把刻刀,一个面团,一根木棍,昨天,记者见到杨树祥时,他正在对刚刚完成的作品进行微调。在他的桌子上摆着数十个以人物为主题的面塑作品,有弯腰作揖的老者,有背着面袋的小伙子,还有婀娜的女子。每个面塑人物身高10厘米左右,两三个人物组成一组小故事,二十四孝故事共由60个人物组成。每个人物衣着、神态、配饰各不相同,在作品的下方还配上了简短的故事说明。
亲尝汤药、芦衣顺母、卖身葬父……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孝道故事被面塑展现得活灵活现。虽然这些故事的文字材料容易查找,可参考图片却有很多版本。杨树祥对比书籍和网络上的图片,发挥想象重新设计。故事情节编辑好了,剩下的就是制作面塑了。人物的造型制作起来简单,可最难的就是配饰。亲尝汤药故事中,一位老母亲躺在床上的情节,除了人物外还要制作一张与人物体型搭配适合的木床,这张木床可难住了杨树祥。如今古代木床很难找到,他转了多加家居商场,专门找卖古典家具的商铺,店员以为他要买床,费尽口舌介绍了一番,没想到他不听讲解,只是站在那左看右看寻找创作灵感。芦衣顺母故事中,需要一辆单人拉的木车,木车不好找,他就去医院寻找轮椅做参考。
解决了配饰的问题还不算完,毕竟是面塑,面粉自然是主要材料,可和好的面粉长期在空气中暴露会干裂甚至发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杨树祥在和面时加入了防霉配料,还拿来女士擦脸用的甘油混在面粉中,这样就解决了干裂发霉的问题。杨树祥告诉记者,经过重新配料处理的面塑,能保证10年以上不干裂不发霉。为了完成好这部作品,他总共制作了120多个人物造型进行实验,最终选出了其中的60个人物展出。
今年65岁的杨树祥自学面塑手艺,至今已经与面塑打了40年的交道,捏了无数个主题的作品。去年国庆期间,他突然有了制作二十四孝故事的想法,没想到一做就是整整一年。国庆长假这几天,他在社区办了个展览,向居民展示面塑二十四孝的故事。“百善孝为先,什么时候孝道也不能丢下。”杨树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