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报记者 史翔昆 日前,由滨海新区政府和南开大学共同举办的“海绵城市与气候变化国际研讨会”在中加水与环境安全联合研发中心召开,来自加拿大、英国、新加坡、越南等多个国家的10余位知名学者,着重就海绵城市发展建设等多个环境领域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从会上获悉,4月获批的本市两个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解放南路和中新天津生态城片区日前正式开工,预计将于2019年建成。
“天津的水安全保障能力不足,中心城区尚有10%区域排水标准不足1年一遇,积水片14处,面积约15平方公里。建成区内排水设施空白地区16处,面积约10平方公里。合流制地区19处,面积约23平方公里。”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博士后宋现才在会上介绍,“因此打造海绵城市成为当务之急。”
4月,《天津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出台,计划建设解放南路及中新生态城两大试点及15个示范片区。其中中新生态城试点区约22.8平方公里,解放南路试点区约16.7平方公里。7月20日,天津遭遇入汛以来最强降雨,滨海新区部分地带出现积水和内涝,但正是由于中新生态城坚持“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并没有受到雨水的影响。根据规划,天津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区域总面积达39.48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比例4.3%。预计到2020年,本市“海绵城市”建成区内将有20%的面积实现75%以上雨水就地消纳和利用。
除两大试点之外,规划建设的15个海绵城市示范片区中,滨海新区南部新城、未来科技城、空港、生态城等均位于滨海新区,其他示范片区还包括大张庄安置区、小淀安置区、南站、新八大里、侯台、海河中游、西于庄、中山路、先锋河、中心花园、北洋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