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早报讯(记者刘长海檀昕尧)渤海早报记者昨天从滨海新区民政局了解到,今年起,新区居委会运转经费将增加群众测评环节。社区群众为社区工作好坏打分,分数直接与下一年财政拨付社区工作专项经费挂钩。通过考核促进社区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升,这一创新的基层社区治理模式在全市乃至全国具有示范意义。
《滨海新区城市社区绩效考核办法》于近日实行,核心内容是在对社区居委会工作考核中新增群众测评部分,占到总分值30%,其次是社区自评和街镇考核两部分。绩效成绩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四个等次,考核好或较好社区将全额拨付社区工作专项经费,一般拨付80%,较差的拨付60%,且评为好的社区可列入年度美丽社区候选名单。
绩效考核办法中明确,专职社区工作者考核由所在街镇统筹安排,对专职社区工作者进行全员打分,重点考核对象是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及社工站站长、副站长。且社区工作者的考核也被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这个分数将与下一年专职工作者“工资”中绩效部分挂钩。
日前,为保障新区社区绩效考核工作发挥实效,新区民政部门成立了社区绩效考核领导小组。每年12月,滨海新区绩效考核小组将组织成员单位、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每个街镇不少于两个社区的抽查。
新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目前,新区全区共270余个社区,专职社区工作者达到2900余人,成为在全市社区规模最庞大区县,且区域内兼具功能区、新老社区等多种形式,社区建设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该绩效考核办法的实行,对促进社区提升服务能力,打造专业社工队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