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评论员 米哲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的更大空间在哪里?调整城乡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是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一招。
作为一个特大城市,天津郊区有400多万农民,3000多个村庄,120个镇。城市发展了,农村怎么办?这就有一个城市和农村的结构调整问题,主要反映在城乡差别、公共产品供给差异性上,包括教育、卫生、水电气热、生活保障等方面。
针对这个问题,天津做了认真的思考和探索。
广大农村为城市繁荣、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调整城乡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对农村要变“索取”为“反哺”,这就离不开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以示范小城镇建设为龙头,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三区联动”建设;实施集体经济改股份制经济、农业户口改非农业户口、村委会改居委会,消除“二元”体制,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三改一化”改革……杨柳青、张家窝、八里台、小站、葛沽、咸水沽、军粮城、新立镇、华明镇等50个小城镇实现了水电气热、污水处理、卫生设施应有尽有,近30万农民成为享有股金、薪金、租金、保障金的“四金”农民。
推动城乡一体化是今后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结合自身实际,用智慧、水平、能力和招法,调整好城乡结构,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将为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