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记者姜凝 频频出现腹痛、腹泻、便血?可能已被炎症性肠病“盯上”!记者昨天从在天津医大总医院、天津中医一附院等医院相继举办的“世界炎症性肠病日”主题活动上获悉,该病近十年来总病例数增长2.4倍,且主要侵袭30岁以下的青壮年。
天津医大总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刘刚介绍说,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肠道疾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好发于30岁以下的青壮年,50岁后也有一个发病小高峰。炎症性肠病病因尚不明确,发病危险因素包括环境、易感基因、免疫失衡、生冷辛辣油炸等不当的西式饮食习惯和身心压力大等,因前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导致不少患者漏误诊,又因该病是终身性的可致残疾病,须通过长期规范治疗才能使病情不进一步恶化甚至致残,也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若能早期诊断、恰当治疗,炎症性肠病是可以控制的。”刘刚提醒说,出现腹痛、腹泻、脓血便、肠梗阻、肛瘘等症状持续4至6周以上且经一般治疗仍不缓解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诊治。炎症性肠病患者应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规律节制的生活习惯也有利于炎症性肠病康复,并能够减少该病复发。若治疗得当,患者可长期处于缓解状态,和正常人一样生长、发育、生育、学习、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