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早报讯 (记者刘长海)昨天上午,滨海新区汉沽天华宾馆礼堂热闹非凡,200多位京津冀以及山西省形意拳界各门派名家会聚一堂——由汉沽形意拳研究会举办的名为“形意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来滨海新区指导交流”活动在这里举行。五行连环、杂式捶、四把拳、八式拳……这些平时在武侠小说里看到的词语,在现场由武术名家一一展示,大家以武会友,互相切磋技艺。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友谊、和谐、传承”,旨在弘扬中华武术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为增进京津冀三地民间文化交流,繁荣三地文化旅游业和商贸经济搭建而成的一座平台。
记者在现场看到,上至80岁的老人、下到20岁的青年纷纷上场,五行连环、杂式捶、四把拳、八式拳、十二洪捶、出入洞、五行相生、龙虎斗、八字功等拳术虎虎生风、轻灵飘逸、变化无穷,把形意拳各种拳法展示得淋漓尽致,赢得大家热烈的掌声。
据了解,形意拳是中国传统拳术之一。现行流传的形意拳为道光年间河北深州人李老能在心意拳的基础上改革创立而成,后世尊李老能为形意拳祖师。从清朝乾隆以来,形意拳在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得到广泛的传播。自1898年形意拳大师李存义在天津授徒传艺以来,后经天津中华武士会的群英汇聚,普遍传播,形意拳在天津得到了广泛的传承,成为本市影响较大的拳种之一。
汉沽形意拳研究会会长刘宗刚告诉记者,汉沽民间习练形意拳之风历史悠久,人才济济。其中,1914年出生于汉沽区杨家泊镇高庄的刘庆祝16岁习武,通过不懈努力,拳艺和为人成为宁汉地区的佼佼者。刘庆祝不仅弟子众多,而且在打击日寇侵略中作出了贡献,口碑极佳。刘氏形意拳经过几代民间拳师的锤炼和创新,形成了汉沽本土最有特色和代表性的武术拳种,是汉沽民间文化的宝贵财富。
“非遗文化只有通过不断交流,才能更好地传承发展。”刘宗刚表示,通过此次交流活动的举办,还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大力推动京津冀群众体育赛事的开展,带动其他体育项目在京津冀开展更多的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