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资讯中心> 天津> 正文

"尊严生·安乐死"国际论坛:生时尊严 死时安详

每日新报记者任悦 李海燕 李佳萌 4月16日,全国首次以“尊严生·安乐死”为主题的国际论坛在津举办。每日新报通过报纸、新媒体平台等多个渠道全面报道了此次论坛,来自世界各地和我国各个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多角度论述的生死话题,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如何完善机制,创新服务,广开生命教育渠道,让生者有幸福感;如何通过医疗与照护、法律保障与观念更新让生命终结时享有尊严等话题,借助本次论坛的召开,在民众中引发更深的思考。作为这次论坛的后续,我们再来听听各界人士和专家,讨论如何提高生命存续期间的生存质量,如何正视死亡这一人生话题。

专家讨论

中国临终关怀新学科创始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 崔以泰

希望每个有需求的病患都享有临终关怀

人有生老病死,1988年以前,我国尚未设立临终关怀的学科及机构,当人濒临死亡时,医院就会建议家属将患者转入急诊科或劝送回家。

临终病人当中有一部分患有不可治愈的危重症疾病,由于医学的无能为力,他们要承受很多身体上的痛苦。如癌症已经全身转移的患者,他的肺脏中长满了癌细胞,没有肺泡可以去呼吸,每天都处在缺氧状态中,同时还要忍受癌痛。但只要他还活着,这种情况就会一直持续,这些患者会在痛苦煎熬中走向死亡。他们的生存质量在哪里,哪还有尊严?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作为对即将走向终点的生命的抚慰,临终关怀事业也越来越被关注。1988年,全国首个临终关怀病房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成立,之后,临终患者的生命需求引起了越来越多卫生行业工作者的关注。

目前,天津已有10多家医院设立了临终病房。临终关怀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心理辅导、义工帮助等全方位的服务。尽管生命走到尽头,但人对于世界的感受还在继续,除了饮食与卫生,医护人员更加关注临终患者的心理状态,为其进行心理治疗,缓解最为常见的心理障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让生命能够坦然而安详地面对死亡。盼望着有一天,每个有需求的病患都享有临终关怀,面对生死大事,能够人人安详而有尊严。

天津市民政局副局长 朱峰

研究两项保险给居家养老“保险”

现在,高龄老人、独居老人越来越多,他们最需要解决的还是在有生之年如何更好地养老,保证他们晚年生活有质量,有尊严。从中国文化和传统家庭结构上讲,养老首先是家庭的一个责任。从世界各国来看,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多数老人的养老也是在家庭中进行,我国老年人口众多,进入养老机构的老人毕竟是少数。那么,发展居家养老,就是面临的重要任务,所以我们将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放在居家养老上,让更多老人感受家庭温暖,不离家而能享受到实用的、专业的服务,是老人生有尊严的一种体现。

天津在居家养老方面有一些新的思路和想法,要引入大量的社会组织和机构,让他们承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提供专业居家养老服务,政府给予相应的帮助和补贴。让更多养老机构向居家养老延伸服务。同时,大力发展“互联网+养老”,通过网络平台、家庭电话、手机终端,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这样节省了服务单位和老人之间沟通的成本。

目前,我们也在积极研究综合责任险,通过社会保险的方式,给社会企业为老人提供服务解除后顾之忧。同时,天津还和全国几个城市同步进行长期照护险的研究,运用保险的方式,对居家养老老年人的查体、治疗,乃至半失能和失能的时候,通过保险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和照护,目前,调研工作正在进行,需要研究制定出适宜的投保模式。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 张金钟

社会价值的体现可以强大内心

每个人都拥有生物与社会两种属性。当一位脑死亡患者丧失了清醒的意识,不再对自己有社会角色认知,他便是单纯地只有生物一种属性,这种情况下,一种安详而有尊严的方式走向生命终结,应该也算是一种新生。

近几年,中国老龄化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医疗保障的全覆盖解决了老年人的后顾之忧,这让老人在家庭中变得更加自信,但这并没有实现老年人的自我满足感,如何让老年人在社会中发挥作用成为重要课题,老年人社会价值的体现,能从根本上改善城乡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也是尊严生的一种体现。有了这种尊严,邻里隔阂、子女矛盾、自我否定等负面心态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在老年大学、社区机构等多开办一些满足老年人需求的课程,加强内心自立感的同时也能帮助他们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对老年人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提前干预,让老人心理上强大,才能更好地面对日后可能出现的疾病和困难。

天津大学法学院教授 何悦

维护公民的死亡尊严应有法可依

记得有一位朋友对我讲,当年,她的老母亲身患癌症,同时伴有多种并发症,饱受疼痛折磨。由于不堪忍受,老人几次提出请求,让生命终止,但都被拒绝。

后来,老母亲最终去世的时候家里人首先感受到的是:对于老人来说,这其实是一种解脱。让饱受痛苦的病患在生命终点享有尊严,需要有法律的支撑。近年来,我国普通百姓对安乐死已逐渐体现出宽容乃至有条件接受的心理态势。所以,也非常有必要通过法律维护公民的死亡尊严,规范实施条件和程序,防止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和损害他人健康。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主任 白红光

迫切需要关于死亡观念的教育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中国人是忌讳谈死亡的。实际上,古人早已思考过何为幸福人生。在《书经》中提到过“五福”的概念: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它的意思是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和善终,最后一个善终指的就是安详离世而且饰终以礼。只不过,古时没有良好的物质条件,人们多早逝,因此忌讳谈死变成了一种习惯,并一直延续到现代。理念的变革需要行动上的改革,因此,现在的人们迫切需要关于死亡观念的教育,并付诸行动。天津在关于生命的思想和文化观念上领先于全国,有不少志愿者捐献造血干细胞、角膜、遗体,用另一种方式延续自己对于世界的爱。

经历者说

最难过的是看到亲人痛苦

临终关怀病人家属71岁:前不久,我做了件浪漫的事,穿上了婚纱,来到我老伴儿身边,老伴儿被病痛折腾已经有一段时间,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想让我穿上婚纱,重新秀一秀年轻时的美丽。这个愿望的实现,让长久卧床的他心情愉悦,病痛似乎也减轻了几分。

满足他的心愿,是一种尊重。也许,距离他生命的终点近了,但是,在他有限的生命里尽力去陪伴他、关心他,减轻他的痛苦,实现他的愿望,是生者能做的最好的事。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难过的事,莫过于看到最亲的人痛苦的样子,所以,希望亲人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也能舒适、愉悦,有尊严地离开。

从业者说

不受罪才能有尊严

从业10年的生命关怀病房护士长王艳丽:在这个岗位上,她更能感受到生有尊严、死得安乐的意义有多么重要。她说:“在这里的病患,让他们痛苦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折磨,还有心理上的排斥、恐惧,以及对于自己在极度痛苦之中的样子,让生命失去尊严。之所以把临终这一段时光称为生命关怀,就是要让病人在人生的最后旅程能够活得舒适无痛苦、安详有尊严,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与医师、社工、家属以及营养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人员一起,给病人最好的照顾,让他们有质量地走到生命终点。他们的家人最常说的话就是:只要不受罪就好。这是最真实的一种表达,不受罪就是有尊严。”

众说纷纭

普通人所理解的生命尊严

人到中年的市民刘先生:如果有一天我得了不治之症,而且痛苦万分,我最希望的是,我最爱的人不要为我伤心,所以,希望有个方法,让我以最好的样子和他们告别。

74岁的陈奶奶:我想写一份遗嘱,就是真的有一天,我得了当时医疗条件下根本治愈不了,也无法减轻痛苦的病,那我自愿放弃治疗,让我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在我喜欢的地方,安静地告别人生。

市民李女士32岁:尊严生,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社会保障和医疗、养老等服务,让老人、病人在有生之年得到最好的照护非常重要。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