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记者 李川 魏彧 刘冬梅 北京日报记者 方芳 河北日报记者 王成果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政协副主席陈永川
产业深度融合助力中国制造2025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中,京津冀三地工业发展战略、发展定位与发展途径,以及拳头工业发展预期都应有针对性地作出重大调整。”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政协副主席陈永川建议,京津冀应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争创世界级产业集群。
陈永川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确立天津先进研发制造基地的功能定位,应积极打造对接国际制造业前沿的合作平台,瞄准德国工业4.0、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和自主创新,促进国际先进模式落地本土化。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拟组建国家级的华北产业集团。打破行政区域、行政隶属和条块格局的税收、GDP等藩篱,依照符合京津冀产业规划中的同类产业特性,共同组建国家级产业集团,将三地相关院所企业纳入,真正形成京津冀深度融合的产业共同体。二是院所科研课题和经费与产业集团挂钩,真正形成具有世界级的产业集团研发课题、拳头产品、产业加工、供应链和产品市场的统一运作,形成京津冀深度融合的利益共同体。三是成立京津冀工业发展战略研究院,集中各自特点和优势,以产业金融配套、世界市场的产业方向、产业布局、拳头产品专题、基础产业配套加工、生产设备提升改造和整套市场拓展等为研究重点。四是组建相应产业金融一体化银行提供专注服务,真正形成具有世界级产业集团的专业银行体。五是瞄准世界市场特征,集中产业集团优势形成世界级企业的市场拓展战略体系,形成京津冀深度产业融合命运共同体。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民政厅厅长赵风楼
打造京津“异地养老”首选地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发展养老事业带来了重大机遇。”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民政厅厅长赵风楼表示,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十三五”期间北京不再新建大型养老机构,河北具有区位、环境和生态优势,数量庞大的北京老年人养老需求预计将加速向河北转移,为河北带来较大的养老市场。
“‘十三五’期间,围绕日益增长的京津老年人口异地养老服务需求,河北将加快推进环京津医养结合型养老示范基地建设。11个设区市和环京津县(市),都将建设至少1所有一定规模、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基本满足三地养老服务需求的医养结合型示范养老基地或养老服务设施,打造北京‘异地养老’首选地和京津冀养老服务产业聚集地。”赵风楼代表说,现在,省民政厅正按照民政部的安排,牵头起草京津冀三省市养老机构建设规划。
为有效承接京津养老需求,赵风楼代表建议,加大对河北的支持力度。河北养老服务业目前存在着养老服务队伍招工难、流失快,养老产业发展面临资金制约、“异地养老”医保结算难等问题。尤其是京津冀地区没有实现异地医保结算,京津老人入住河北养老机构,医疗费用无法使用户籍地医保结算,制约和影响了京津冀三地跨区域养老需求的对接。
赵风楼代表说,借助北京、张家口申奥成功和张家口、承德地区气候以及地理位置优势,打造京津冀候鸟式养老服务区;借助秦皇岛海洋资源优势,打造京津冀休闲、养生、娱乐、旅游为一体的养老服务区;借助廊坊保定地区紧紧环绕京津的地域优势,打造性价比突出的宜居养老服务区。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原党委书记郭大成
建“医保”互联互通机制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区域间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京籍居民和在京就业者选择到河北、天津置业居住与养老,北京医疗保险跨津、冀使用并实时结算,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原党委书记郭大成带来了《关于建立京津冀“医保”互联互通机制的提案》。
郭大成说,引导和鼓励人员的流动,特别是从北京、天津,以及石家庄等大城市向中小城市,甚至向乡村流动,是有利于缓解首都、直辖市和省会等大城市压力的有效方式之一。流动的方式很多,其中有一种流动方式值得关注,即“候鸟”式的流动。目前,在北京生活的退休人员中,有很多人想过一下“候鸟”式的生活,即随着季节的变化,到外地去住一段时间,例如夏天去北戴河或承德纳凉,冬天去张家口赏雪,等等。当然,还有想去更远的地方,如云南、海南或东北、西北等地。
但是,由于现行“医保”制度没有实现互联互通,按现行“医保”规定不能异地使用,各类药品也只能携带很短的时间。这种美好的“候鸟”生活受到限制。为了有利于人员流动,他建议:京津冀之间人员“医保”的互联互通,应列入日程,并尽快推进。
这种“候鸟”式的流动,从人数看,少则以万级计算,中则以十万级计算,多则以几十万级计算;从时间看,少则以月计算,中则以季计算,多则以年计算。近年来,这种“候鸟”现象在东北三省已经出现,比如,在海南省的黑龙江村、吉林村等。因此,要重视这种现象,要研究这种需求,要积极推进这类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