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记者 岳付玉 苏晓梅 民间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随着农历新年的临近,津城年味儿日渐浓郁,市民纷纷着手准备年货。天津各大年货市场也是准备的准备,开张的开张,特别是天津传统年货盛会——2016中国(天津)梅江新春年货节1月22日正式启动,虽然赶上了天津1961年以来同期最冷的天气,但寒流丝毫没有击退市民买年货的热情,自开展以来,数百家参展商的摊位前一直人头攒动,买卖兴隆,热闹非凡。
就在线下传统年货市场如期开张的同时,线上各家平台也瞅准了中国消费者的新年购买力,高调主推“年货节”。值得一提的是,几家知名电商在分抢年货市场“蛋糕”时,不仅突出了海外渠道的平台优势,更针对中国消费者精心在土特产领域下功夫,“乡土牌”“忆童年牌”“国宴牌”,可谓“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争相斗艳。
[一个调查]
年味儿淡了,年货的戏份重了
从“年味儿”到年货——
多数人认为“不买年货,过年没年味儿”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尤其是30岁以上的人感叹:年味儿越来越淡了!小时候过年怎样怎样。相关调查表明,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感受。眼下,第一调查网正在以“你家的年货开始置办了吗?”为题展开调查,已有1735人参加,截至目前调查仍在进行中。对于“你认为现在过年还有年味儿吗?”52.42%的人认为“比以前淡了一些”,17.65%的人认为“没有了,感觉清清冷冷的,丝毫没感觉年来了”,只有不到三成的人(29.93%)认为“有,这些习俗都有过年的气氛”。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绝大多数人还是希望徜徉在年味儿里,留住年味儿。而买年货恰恰是留住年味儿的一大努力。第一调查网在2015年春节过后的一份调查选项“你觉得春节不购买年货对过年的感觉是否有影响?”78.1%的人认为“有影响,过年没年味儿”。
那么,消费者选购年货的时候主要会选择哪些产品呢?第一调查网2015年的调查结果——按照购买多少的顺序,网民的选择分别是:食材、零食、酒水、衣物、礼品等。最新的2016年的调查“你家置办年货会在哪里购买?”目前为止46.60%的人选择是“附近的商场”,其次是“网上提前购物”占比20.76%;“置办年货你看重的是哪方面?”网民的选择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排列分别是:质量、价格、健康、口感、包装。
现在的“年味儿”是种什么味儿?
家乡味儿+儿时味道+洋味儿
买年货,增年味儿。那么“年味儿”究竟是一种什么味儿呢?记者就此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给出的答复五花八门,其中提到最多的,一是“家乡味儿”,二是“儿时味道”,三是“洋味儿”——
[家乡味儿]
有民俗研究者分析,春节,是中国人在漫长的农耕文明历史中生成的习俗,也因此,在农业社会其习俗氛围最为浓烈。随着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的狂飙突进,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走入城市,生活节奏快了,生活环境变了,在适应都市生活的同时,随着年龄增长,家园情怀、怀旧情怀却悄然滋生,对根系文化、对家乡土特产格外钟情。滨海新区安信物流的岳会计,家乡是河南信阳,她说每到过年她和父母就会想起家乡腊鹅、腊肉那独特的咸香。在南开区上班的延安人小何一到冬天就会怀念洛川苹果的香甜……
[儿时味道]
对于35岁以上的人来说,儿时的回忆未必都是美好的,但由于那时没啥污染,吃的食物总归是绿色环保的,也因为不及现在富足,彼时每到春节的放怀吃喝就格外难得,这些都被有选择地收录在他们的儿时记忆中了。天津大学的许老师总喜欢对学生说,“我们小时候,煎的鸡蛋都是金黄的,猪肉根本不用放啥调料也格外香,就连大葱也比现在有性格。”对很多有点儿年龄的消费者来说,置办年货的目标之一,就是寻找家乡的味道、儿时的味道。
[洋味儿]
还有相当多的都市白领、小年轻们受欧风韩流影响,在日益国际化的潮流中,对舶来品情有独钟。“国外食品污染少,绿色环保,送人也上档次……大牌鞋包在身上就是够范儿。”白堤路某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王先生对记者说。
从市场的角度看,这些,或许正是春节期间消费端呈现出的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