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童的救护人员对临时安置点内的居民进行心理和生活上的辅导
城市快报记者 张昭 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天津开发区应急处置善后工作组立即成立心理救援组,为失联、牺牲消防员的家属提供了巨大的心理支持。
善后组配心理咨询师
得知亲人牺牲时家属情绪最难控制
事发后,天津心理教育专家、开发区国际学校副校长王凯与7名心理咨询师迅速组成心理救援队伍,事发后第三天,这支队伍已经扩充到四十多人,成员均为专业人士,其中不乏全国知名专家。天津开发区应急处置善后工作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一位失联或牺牲消防员的家属都有一个专门小组跟随照顾,而每个小组里,除了政府工作人员,还有1-2名心理咨询师。
“得知亲人不再是失联而是牺牲,这个时候家属的情绪最难控制,很容易做出过激的事。”王凯介绍,为防万一,心理咨询师会先熟悉现场情况,搬走有尖角的茶几,锁好或守住窗子。曾有一位战士母亲,在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后转身就要跳楼,幸亏窗边有事先安排好的工作人员,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灾后亟须心理救援
三成事故灾难亲历者出现心理创伤
事发后,参与过12次灾难后心理救援的中科院心理所专家、全国“心理援助联盟”秘书长吴坎坎等人组成的专家组赶赴天津,加入心理救援的队伍。
吴坎坎说,一般来说,自然灾害的亲历者出现心理创伤的比例在5%-10%之间,而在事故灾难亲历者中这个比例要高得多,一般为30%左右。不过,灾难后出现紧张不安、忧郁退缩等负面情绪都属于正常的“急性应激反应”,大多数人在自我调适后都能恢复正常,只有少数人会持续出现症状。国际上通常认为,判断当事人是不是心理出现异常的分化点为30天,也就是说,如果超过一个月还负面情绪缠身,就要接受专业治疗。
助人者也需自助
救援人员的心理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除了失联或牺牲消防员的家属,参与救援的人员如政府善后工作人员、武警官兵、医护人员、社会志愿者等,面临的心理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工作人员,回家后也在一直看与事故相关的信息,动不动就和家人发火。”吴坎坎说,救援工作人员在帮助受灾者的过程中,对其所受创伤的同情和共情,导致自己出现身心困扰,严重的甚至会心理崩溃,这就是所谓的“替代性心理创伤”。救援人员如果出现与人交流不畅、易怒或其他情感上的不适,应及时倾诉自己的感受,释放自己的情感,获取团队成员的帮助与支持,让自己的情绪调整过来,严重者可以求助于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