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监测点位图
1# 十二大街和南海路交口
6# 新港8号路和美洲路交口左侧
8# 新港8号路和欧洲路交口
9# 东疆港管委会
11# 保税区管委会
12# 第五大街与南海路交口
13# 第三大街与北海路交口开发区管委会
15# 北塘街与黄海北路交口
16# 中新生态城服务中心
18# 南海路与第九大街交口
A# 南起七大街,东至沿海高速,北至十二大街,西至泰丰路
B# 北起七大街,南至泰达大街,西至泰丰路,东至沿海高速
C# 北起七大街,南至京门大道,西至沿海高速,东至天津港
D# 北起海铁大道,南至七大街,西起沿海高速,东至天津东疆保税区
天津日报记者 张鸣岐 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以来,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和前来支援的各区县环境监测站共出动1000余人次监测人员,先后设立了大大小小数十个监测点位,监测人员运用监测设备昼夜死盯各种污染物,24小时监测环境质量,他们用监测出的科学数据及时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让公众快速了解关心的环境问题。市环境监测中心现场监测一部部长王凤伟就是这些监测人员中的一员,昨天,记者记录下了他紧张忙碌的一天。
清晨6时 换班
现有15个监测点,其中10个固定点位,4个流动点位,1个常规大气监测站
王凤伟和前几天一样,天刚蒙蒙亮就起床了,他要在早上6时前赶到监测点,去替换前一班的监测员。他简单洗漱一下,急忙走出驻地,朝着滨海新区新港八号路监测点位方向赶去。
新港八号路监测点位是目前设立的15个监测点位中的第6号监测点。王凤伟告诉记者,从事故发生后到现在,全市环境监测部门先后在这里设立了几十个监测点。根据目前情况,监测点位只留了15个,其中10个是固定点位,4个是流动点位,1个是常规大气监测站。“我们就在固定监测的第6号点位,离事故现场3公里远,这里紧挨着海,比较偏僻。”
王凤伟和同事许亮、陈炎等人匆匆赶到这里,就开始和前一班监测人员交接。由于王凤伟还担负着部长的职能,他不仅要像监测员一样干采样、监测工作,还得负责队员们的技术指导,向队员们传达上级指示,安排临时任务,同时还负责监测设备的维修和使用。
6号监测点位是用一辆大型“依维柯”客车改装的遥感监测车,车内装有操作电脑、显示屏、雷达等设备,监测车上方装备了不少“蘑菇”形状、大小不一、高矮不等的探测设备,周边的大气指标等信息都会快速显示在监测车的大显示屏中,车中的电脑能立即存储这些数据。王凤伟向记者介绍说:“平时,监测车的监测是通过红外线和紫外线激光光谱来实现的,监测设备中的速度和加速度传感器可以及时监测到空气污染物是否超标,测量单元可以发出激光光谱,识别出空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以及碳颗粒等多种污染物的浓度。”王凤伟介绍说:“不过,这些都是平时的常规监测,我们这些天在这里是根据上级的安排,除了监测上述的指标外,特别重点监测氰化氢、甲苯和挥发性有机物这三项指标。”
早晨8时 采样
用抽气泵吸取空气样本,两个小时出检测结果后向社会公布
交接班后,王凤伟和同事们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们首先要采集空气样本。记者看到,他们通过一个大型抽气泵和若干吸管来完成这项采样工作。
采取样本的人分成两组,两人一组。他们分别在周边的不同地点,用抽气泵吸取空气样本,然后将泵中的样本再一个个打入吸管中,这就像人在检查身体时进行验血一样,护士将人胳膊抽出的血导入一个个吸管中。干这项工作不但需要力气,还需要心细。
大约半个小时,采集样本的工作完成。王凤伟告诉记者,他们需要每两个小时采集一次。“由于我们现场的监测设备只能监测常规污染物,氰化氢、甲苯和挥发性有机物这三项指标的检测需要送到市环境监测中心统一检测。”
每次采集的样本,由专门的车辆及时送往市环境监测中心去检测。王凤伟说,我们这些天就是反复干这项工作。“样本送去检测后,两个小时就出来检测结果,然后就及时向社会公布检测的结果,现在我们实行的每两小时公布一次事故现场周围空气质量结果就是这样出来的。”
上午10时 坚守
24小时值守,困了就在车里睡会儿
10时一过,太阳开始发威了。这些天他们在车辆旁临时搭建了个简易帐篷,由于监测队员们一天24小时不间断坚守这里,一天两班或多班倒,吃住都在这里,所以工作环境对他们来说是最大的考验。白天太阳晒,夜里蚊子咬,困了就只能在车内睡会儿。
从王凤伟的介绍中,记者还了解到,在事故发生的前几天中,他和一些队员还3次赶赴事故核心区执行采集样本的任务。“一次最长的时间是9个小时,一次是6个小时,最后一次是1个小时。当时我们都得穿防毒服装,别说9个小时,就是一会儿的工夫浑身都是汗。”
中午12时 忙碌
按照程序,重复采样和记录数据工作
正值中午时分,太阳直射下来,这里无树阴遮蔽,在烈日高温下,监测车的顶子都被晒热了。监测人员们好像没拿这个当事儿,他们还是按照程序忙碌着,采集样本,关注仪器,记录数据。当记者问王凤伟这些天的感受时,他回答说:“没什么,我们都习惯了。现在好多了,最初的几天,每人还都戴着防毒面具,在大太阳下更是难受了。”
整个一下午,王凤伟和同事们都重复着这些工作,到了晚上6时,下一班的同事来替换他们,他们才回到驻地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