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记者陈忠权 6月2日上午8点,滨海新区中心渔港附近海域碧波荡漾,2015年本市渤海增殖放流正在这里进行。只见一根橙色的水管一边伸向海水里,另一边则和岸边停放的4辆水车连在一起。几十名水产专家、工人正在把一桶桶种苗轻轻地倒进水管里,种苗每个大头针一样大,顺着水管快速流进大海……
“今天放流的是什么品种?数量有多少?为什么采用管道增殖放流?”记者问道。
“今天放流的是中国对虾,放流数量是5000多万尾。用管道放流可以提高种苗的成活率,减少对虾苗的损伤,增殖放流的速度也比较快。”负责人赵鹏回答。
赵鹏进一步解释说,过去放流一般都装塑料袋,然后从船上把虾苗倾倒在大海里,这样对虾苗的冲击力较大。而现在改用管道式放流后,虾苗可以自动流到大海里,成活率更高。另外,今年放流的中国对虾虾苗每个达到1.2厘米左右,个头大,通过管道,更可确保其成活率。
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负责人毕景义告诉记者,为了加快恢复渤海湾水生态环境,兴建渤海蓝色粮仓,今年本市加大了增殖放流的力度,增殖放流种苗总量超过18亿尾,比2014年增加了3亿尾。放流的品种主要有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半滑舌鳎、牙鲆鱼、梭鱼、海蜇等几十个品种。
“为了兼顾保护渤海湾生态环境和增加渔民收入,本市加大了中国对虾的放流力度。别看现在虾苗还很小,但是到9月1日开捕后,它们就会长成大虾,被渔民回捕后就可以丰富市民餐桌。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本市人工增殖放流效益极佳。2014年,渔民回捕中国对虾1000多吨,总产值超过2亿元。”赵鹏笑着说。
要想放流好虾苗,就要有一流的育苗场。在汉沽一家育苗场里,上百个育苗池里正在繁育着虾苗。技术员说,为了选育出好虾苗,首先他们选用的亲虾都是从黄海北部捕捞上来的野生虾。其优点是虾体强壮,种质纯天然无病害。一只大亲虾,首次产卵可以达到80万粒左右。第二是采用先进的育苗技术,目前主要是采取低温控光技术,模拟渤海湾自然繁育方式育苗,水温要控制在24℃左右,光照更要严格控制。由于采用多种现代化的育苗手段,使中国对虾种苗成活率大大提高,为向渤海湾增殖放流打下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