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许涛发图文求助,增强了募捐的可信度
天津日报记者 肖琳亚 因为履行承诺,开始归还三年前募捐的款项,天津小伙许涛最近爆红网络。在这个网络时代,许涛成为“诚信”的精神符号,为“网捐”注射了一针“强心剂”,也为社会注入一股正能量……
天津小伙许涛最近爆红网络,这个年仅25岁、刚毕业进入社会不久的年轻人,被不少网友誉为“精神贵族、当代之‘士’”。三年前为父筹款治病微博求助,公开承诺还钱,引网友关注筹得50多万元;三年后开始还款,捐助者一篇微博长文《被遗忘的承诺者》引起网络轰动,网友盛赞其重信践诺的品格。
在这个网络时代,许涛,成为“诚信”的精神符号,为“网捐”注射“强心剂”,也为社会注入一股正能量。
围观“网捐”:
网友捐款最顾虑什么?
“网络募捐”的概念兴起后,除了具备公募资格的慈善组织之外,一些未在相关政府部门登记的“草根组织”及个人也开始借助网络发起募捐活动。在新浪“微公益”平台,仅进行中的个人求助项目多达600余个,而由“草根组织”或个人直接在微博上发起的类似活动更是不胜枚举。三年前的许涛,正属于后者。一篇事实清晰、言辞恳切的求助信,加上个人身份、联系方式的公开,医院、学校的证明,让许涛的微博求助得到有效回应——不到半年即募集捐款50多万元。
在无数像许涛一样的求助者得到及时有效帮助的同时,因网络募捐而起的纠纷也并不少见,甚至出现一些爱心款项被截留、挪用甚至“骗捐”的事件。这不仅伤害了公众的感情,也对社会公信力造成损害。一些网友不禁感叹,网络上有大量的求助贴,到底哪些才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哪些只是假借慈善之名行炒作、牟利之实?
已收到许涛还款,并将此事公之于网络,得到强烈关注的曾鹏宇,日前又发表了这样一则微博:“承#不曾遗忘的承诺#之力,这几天收到无数求借私信,各种原因各种难题,有多少是自己应负之责任,有多少是猴子请来的逗比……”微博下贴了九张截图,均是网友求借的私信内容,有借钱买房结婚的,有借钱生孩子的,甚至还有借钱还赌债的……怪状不一而足,令人哭笑不得,难怪曾鹏宇在微博中慨叹:“哥实在无力应对,都退散了吧……”
对大多数人而言,“是否还款”并不是影响他们捐助的主要因素。曾鹏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根本没想到能拿回这笔钱,甚至早就忘了捐助许涛的这件事。”这代表了很多捐助者的心理。市民刘女士说:“捐赠不是众筹,很少有人会想有所回报。真正让网友对网络募捐顾虑重重的是,被捐助者是否真的需要帮助、善款能否用对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