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孩子过早成为“指尖一族”
天津日报记者 杜洋洋 张立平 陈忠权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组织者把孩子分成两组,一组孩子通过电视观看动画片《白雪公主》,而另一组孩子听老师讲述《白雪公主》的故事,然后分别让两组孩子画出白雪公主的形象。结果看动画片的那组孩子,画出的白雪公主全都一模一样,因为他们看到的都是一样的。听故事的那一组孩子,画出的形象各不相同,而且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想象赋予白雪公主不同的装束和表情。过了些天,组织者让这两组孩子再次画白雪公主,听故事的孩子这次画的和上次画的又有了不同,因为他们有了新的想象,而看过动画片的孩子,画的和上次还是一样的。
这样一个小小的实验,不得不让人们思考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影响。
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4—12岁的儿童平均每天收看电视的时间高达137分钟,4岁以下的孩子平均每天要看3个小时以上电视。不仅是在家庭中,有些幼儿园、早教机构为了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也在上课时引入大量电子教具。
儿童接触电子产品,各方看法如何?电子产品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危害?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日前,记者进行了调查。
家有“电子控” 家长烦恼多
家住滨海新区的刘女士,最近正为3岁的儿子每天看动画片犯愁。儿子每天最少要看4个小时,有时连饭也不吃。刘女士介绍,一直以来,她的儿子都是由姥姥照看,为了应对儿子哭闹,她就在电脑上找到了一个儿童动画片《巧虎》,没想到,儿子一看就着迷了。小家伙上午9点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让姥姥打开电脑。由于不正常吃饭,加之不下楼运动,儿子饭量很小,身体比较瘦弱,很容易感冒。
家住南开区的赵先生,儿子4岁,但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电视迷。每天下午4点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看动画片。他甚至都不用大人帮忙,自己打开电视、选台,有时还将电视里存储的儿童动画片找出来看。吃完饭接着看,为此,家里不得不买了两台电视机。由于长时间看电视,孩子最大的问题就是生物钟被打乱了,每天晚上12点前根本不睡觉,第二天早上8点才睡醒,上幼儿园常常迟到。
欢欢今年才两岁,对妈妈的手机已经研究得很透彻了。“她会自己用手机找她喜欢的歌曲,有时我和朋友之间用微信语音聊天,她总是在我不注意的时候,把自己的语音给别人发出去,别看她人小,学东西可快着呢!”欢欢妈妈每当跟别人说起这些时,话语中总是带着一些自豪。
河西区杨女士的心情就没有这么轻松了,她3岁半的儿子果果最近沉迷“iPad”游戏,让她很是苦恼。杨女士说,几个月前,家里买了台iPad,里面装了些诗歌、童谣,还有简单的小游戏。“有图像,有声音”,孩子很快就认识了各种水果、交通工具,甚至还会说一些简单的英文单词。可玩着玩着果果发现iPad里别有洞天,“虫虫总动员”“面包店”“小熊幼儿园”等小游戏更能引起他的兴趣,童谣、儿歌、看图识字等根本不再看。更让杨女士忧心的是,果果对积木、小汽车、拼图这些以前很喜欢的玩具也不再感兴趣,总是吵着要iPad。
与杨女士有同样困扰的还有家住南开区的周女士。
“喊阿姨。”“喊阿姨。”当周女士让3岁的女儿喊阿姨的时候,女儿脱口而出“喊阿姨。”每天在幼儿园只能上半天,说话成了复读机,不跟其他小朋友玩儿……周女士说,女儿从1岁多就迷恋iPad,目前的情况是语言发育迟缓,难以沟通。最近一段时间,周女士带着孩子去看了好几个医生,医生给了一致建议——让孩子脱离iPad。
小小年纪,究竟是如何迷恋上电子产品的?在采访中,一些家长向记者道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
孩子怎么迷上电子产品的?
用电子产品给孩子当伴儿
家长想得好,结果适得其反
今年34岁的李女士,女儿5岁,正在上幼儿园中班。她说女儿是一个手机游戏迷,只要自己和爱人一下班回家,女儿就会迫不及待地拿走手机开始玩游戏,女儿最喜欢“灰太郎追喜羊羊”,一边玩儿,一边大笑,常常忘记了吃晚饭。
李女士无奈地对记者说:“现在的孩子太孤单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很常见,记得我小时候,胡同里总有一帮孩子,女孩子在一起玩跳绳、捉迷藏,男孩子最大的娱乐是玩弹弓、铁轮、玻璃球,既锻炼了身体,还特别快乐,而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除了上幼儿园,回家后的时间就是一个人玩。”
一开始,李女士是本着丰富孩子业余生活的心态,把电子产品当作一个童年的玩伴介绍给孩子,希望能为孩子带去一些快乐,可没想到,玩伴的作用不仅没显现,反而使孩子越来越孤单了,孩子与家长之间永远隔着一个小小的屏幕,而这似乎成了两代人之间最遥远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