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茶馆:就差卖挂票了
基功说学逗唱,
讲究三翻四抖,
一捧一逗甩包袱,
全仗铺平垫稳。
单口对口群口,
台风帅卖怪坏,
全场爆笑满堂彩,
都是嘴上功夫。
● 有人说它“太老了”,但不少“80后”“90后”是它的铁杆粉丝
● 有人说它“不上座”,但观众“买不上票遗憾而归”屡见不鲜
● 有人说它“快被淘汰”,但观众加座都加到舞台上
● 有人说它“外地人不爱看”,但从拉萨到福建都有来“过瘾”的
天津日报记者 刘莉莉 天津人爱相声、懂相声,相声人才辈出,天津也被称为“相声发祥地”“曲艺之乡”。渐渐地,相声成了津城名片。“到天津不听相声等于没到天津”,也成了很多外地人的“固定思维”。
每年春节假期都是津门各大相声茶馆忙碌的时节,今年亦不例外。相当多的人选择到茶馆听相声,开怀大笑、增添喜庆。今年正月初四,记者在天津几家知名相声茶馆再次领略了观众的热情——“连听多场”“加座加到舞台上”“买不上票遗憾而归”之类情况屡见不鲜。天津相声茶馆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台上表演的是地道传统艺术,台下坐着的净是年轻面孔;台上的演出“津味儿”浓郁,台下观众操外地口音者也大有人在。这种反差不禁让人发问:相声这门传统艺术,如何在休闲娱乐方式如此多彩的现代社会吸引众多“80后”“90后”?独具津沽特色的津味儿相声,又如何摆脱“听不懂”的尴尬,广为外地观众追捧?
天津相声茶馆到底有多火?
加座加到舞台,前排观众快挨到演员大褂
春节假期观众多,为了满足更多观众的欣赏需求,各相声茶馆免不了开设加座。大年初四,记者来到名流茶馆古文化街店,茶馆内满坑满谷,有意思的是,有一些观众竟然“被上台”——加座加到了舞台上,前排几位居然快挨到了演员的大褂。在谦祥益文苑,演出同样火爆非常。谦祥益官方微博的小编晒出了几张现场“满员”的照片并写道:坐票、站票、加座票,就差挂票了!小编巧妙地借用了相声《卖挂票》的包袱,给演出现场的两大主角——演员和观众也“砸了一挂”,演出还没有开始,“笑”果已出。
售票口人来人往,买不上票遗憾而归
相声茶馆火爆,近乎一票难求。名流茶馆古文化街店的售票处被围了一层又一层,记者粗略掐表计算,2分钟内,就有11位顾客先后询问、购票,有顾客得知当天没票了,就买了明天的,这其中有不少都是外地口音。
在售票口前徘徊的冯先生跟冯太太告诉记者,他们从北京来,知道天津相声有名,专门来听,可是没有买到当天的票。冯太太一脸“不满”地说:“没票了,唉,下回吧。”
在谦祥益文苑门前,一对同样来自北京的中年夫妇也是怏怏而去,面对记者的采访,他们接连说着“遗憾、遗憾”。
外地观众冲着天津相声来,“乐得腮帮子疼”
天津相声可谓名声在外。谦祥益负责人史清元告诉记者,为了让封箱休息那几天店内咨询电话随时有人接听,于是就把店里的电话“呼叫转移”到自己手机上了。这一下可让他“犯了愁”:从腊月二十一到大年初二这几天,电话不断,“休息日”也变成了“工作日”:“都是问场次跟订票的。而且我注意手机上显示的来电归属地,真是全国各地无死角了。广东、福建、拉萨都有,东北三省、河北、北京就更别提了,外围几乎是全覆盖。都问过年期间有没有演出,想上天津来玩儿,来听相声。”
今年春节假期期间,记者在几家相声茶馆附近的存车场观察发现,外地牌照车辆屡见不鲜。其中京、冀牌照车辆最多,鲁、豫、陕、晋、沪牌照车辆都有。
在北京工作的严先生是上海人,因工作原因常来天津。四年前,他第一次到名流茶馆听相声,散场后,记者问他感受如何,严先生捂着脸说:乐得腮帮子疼!再后来,严先生只要有机会就到茶馆听相声,听罢还要再来一套煎饼果子当夜宵,在他眼里,“到天津听相声、吃煎饼果子”俨然是一种时尚。
相声茶馆火爆,催生电视、广播节目“上马”
“实体”相声茶馆火爆非常,相关电视、广播节目人气也很高。天津电视台文艺频道《相声大会》两年前应运而生,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节目培养了固定收视群体,目前平均收视率已达到1.67,今年3月1日播出的一期收视率达到2.14。
相声表演艺术家李伯祥对记者说,《相声大会》刚一开播他就时常关注和收看,对这样的传播方式,他评价道:“电视传媒和相声艺术相结合的节目很好,宣传、普及民族艺术。如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媒体的宣传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老百姓的生活好了,物质上需要好酒好菜的大餐,精神上也要有大餐,我想《相声大会》就是一种文化美食,给人一种喜悦和享受。”
站在茶馆观众席最后一排向前望,不难发现,观众大部分都是黑色头发。谦祥益负责人史清元回忆,大概七八年前观众开始新老更替,台下年轻人明显增加。一门传统艺术,何以受到年轻人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