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刚刚结束,有关假日旅游的话题依然热度不减。记者这几天浏览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平台发现,许多旅游景点的纪念品同质化、低端化遭到很多市民吐槽。
记者采访发现,天津许多景点也存在类似问题。除了全国各地常见的竹雕、木梳、项坠玉石、丝绸、陶瓷等之外,麻花等成为天津诸多景点的“通用”旅游纪念品,各景区针对自身特色推出的纪念品则少之又少。
游遍景点难觅特色礼品
网友“木杯木悲”:游遍景点,找不到多少有创意、有特色的纪念礼品,旅游商店卖的东西,在家门口就能买到,为嘛要大老远去景点买?
游客赵先生:纪念品是为了以后对景点有念想,买些一样的东西,对景点没啥印象了。
纪念品开发需转变观念
意风区运营部门刘嘉鹏:上半年我们利用意风区小洋楼特色,找专业设计公司设计制作了多款小洋楼模型,国庆假期里卖得很火,远超预期。意式小洋楼是我们的特色,不仅增加了旅游收入,也起到了宣传景点的作用,深化了景区文化内涵。
旅游公司负责人王辰:很多景点仍固守靠门票赚钱的经营理念,对旅游纪念品开发不够,只是去批发零售随处可见的纪念品。其实游客有这方面的需求,如果开发得好,将会成为景点收入重要来源。
旅游商品承载景区文化
网友“江枫无眠”:几乎每个到纽约的游客都会买一个小小的自由女神像纪念品,这说明一个成功的旅游纪念品,并不仅仅创造经济效益,还能形象地传达出当地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品位。
南开大学旅游学系教授徐虹:旅游纪念品不仅具有商业属性,还有文化属性,更是一个景点乃至整个城市形象的有形载体。天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许多景点都有独特的内涵和故事,景区在开发旅游商品方面应该深挖历史、文化内涵,把优秀文化资源元素、特色文化符号、标志景观建筑作为纪念品创作素材,才能留得住游客,带得走津味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