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纯碱馒头、无矾放心油条、无添加剂良心豆腐……”连日来,本报报道引发市民关注。记者走访发现,这些商户规模不大,主打传统工艺牌,其产品以质量佳、口味好取胜,受到市民追捧。中国营养学会有专家表示,传统食品工艺重现生机,反映了市民在饮食方面返璞归真,符合市民追求原生态、绿色健康的生活需求。
“这是家传的手艺,使用食用纯碱制作‘面肥’,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纯手工揉制。”南开区岳湖道上,手工馒头作坊主——河北人杨红亮向记者讲述制作喷香大馒头的“秘诀”。在南开区向阳路菜市场对面,来自河南周口的陈宝臣一边炸馃子,一边讲解:“我炸馃子用的面是传统的三合面,无矾无碱,并且每天都会换新油,保证健康。”记者查询得知,陈宝臣所说的“三合面”由白面、黄豆面等搭配而成,是一种古老的健康营养配方。在河北区中山路菜市场内,有一位来自黑龙江的“豆腐哥”张某,他的豆腐“选用东北优质黄豆,不加任何添加剂。”由于坚持制作过程透明,加上薄利多销,受到人们的喜爱。
说起日常食物,面包不能不提。眼下,一种传统的老式面包也悄然走俏。在和平区金街与赤峰道交口一家小店内,醒目地摆放着一块棕色的面包,买一个掰开,一股清香扑面而来。“味道好吧!这都是我们自己烤的,当天做几十个,当天卖光。”年轻的店主告诉记者,“这是采传统工艺制作的,不放添加剂,放心吃。”
记者采访了中国营养学会,该学会办公室工作人员李清女士表示,传统食品加工模式曾受到工业化生产的冲击,如今又重现生机。这种现象反映了普通老百姓对绿色、健康饮食的追求,是日常饮食领域的一种“返璞归真”,值得鼓励。另外,传统食品加工工艺经历过先辈人检验,其存在能够给市民带来更多健康选择的机会,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