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炜老人讲述为人们讲说展品中包含的勤俭节约、大公无私的感人故事。
每日新报记者 郑东红 昨天对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来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15年前的2月28日,周邓纪念馆建成开放。15年来,该馆共接待国内外观众已超过1000万人 次,目前该馆馆藏及展示文物、文献和资料达1万余件,其中文物达7000余件,馆藏国家一级文物达57件。
馆内祭扫怀念伟人 市民参观已成习惯
一代伟人,两位楷模。周邓纪念馆成为人们纪念两位伟人、学习近现代历史、进行文献研究的重要基地。今年1月8日,周邓馆迎来了开馆以来第 1000万名观众。据悉,每逢总理诞辰或逝世纪念日以及清明节,津城市民到周邓纪念馆进行祭扫、瞻仰周总理和邓颖超的遗物、回忆生前事迹已成习惯。“在观 众中,有些是经常来看展览的‘老面孔’,有些是外地来旅游特地来参观的游客,像每年的周恩来总理逝世纪念日,外面即使下着大雪,依然有很多市民及游客前 来。”
春节期间,伴随15周年纪念活动,周邓纪念馆推出“建馆以来新征文物精品展”,展出143件(套)文物精品,来自山东、广西、广东等全国各地的 观众纷纷利用节日假期到纪念馆参观,缅怀伟人。春节期间,周邓馆累计接待观众2万余人次。昨天,该展览在春节预展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调整,并正式亮相。
昨天上午,由周邓纪念馆监制发行,天津市邮政局印制的“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15周年专题明信片和首日封在纪念馆举行了首发 式。明信片和首日封上精选了《沉思中的周恩来》,这是周总理最具魅力的照片之一。还在上面加盖了临时邮局日戳及纪念戳。市民孙大姐告诉记者说,自己会将它 们邮寄给外地的子女,让青年人铭记伟人精神。
周恩来、邓颖超生前身边工作人员高振普、赵炜为人们在首日封上签字留念
征集文物创多项纪录 问鼎文博界“奥斯卡”
15年来,该馆馆藏不断丰富,功能不断拓展,建馆以来,征集的各类文物达639件。人们纷纷以向周邓馆捐献文物这种方式,表达对伟人的殷殷思念之情。这些文物丰富了周邓馆的陈列展览,其中一些还创下了周邓馆之最。
比如,体积最大的文物,中国民航总局捐赠的周恩来专机(伊尔—14),它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内政外交许多重要历史的见证,可以说是目前国内革命纪 念馆所收藏、陈放体积最大的一件文物之一。年龄最大的捐赠人出现在2000年7月,时年95岁高龄的外交部离休干部温朋久同志,将他视作“与生命一样珍 贵”的文物捐赠给纪念馆,即于右任、沈钧儒、冯玉祥在1944年赠送他的和郭沫若在1964年赠送他的共计6件书画作品。这一切都因为周恩来是温老一生最 崇拜的人之一。
昨天上午,周恩来邓颖超秘书、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赵炜,周恩来卫士、邓颖超警卫秘书、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高振普专程赶到纪念馆,作为周恩来总理 生前身边工作人员,他们也是为纪念馆捐赠文物、文献数量最多的人士。在征集的639件文物中,赵炜共捐赠文物207件,高振普共捐赠文物25件。两位老人 说,“这些东西拿出来捐赠,可以让两位伟人的崇高风范影响后人。”
周邓馆副馆长李爱华介绍说,他们着重打造博物馆的“社区理念”,特别在文物征集过程中,也十分注重鲜明的天津地域特色,在此次新征文物展中,天 津市民捐赠的文物达一半以上。比如1922年周恩来在德国与友人合影制成的明信片,是由周恩来在南开学校读书时的同学佟宝铭夫人倪闺静捐献,件件精品,均 为国家一级文物。
由于馆藏丰富,特别是聚集众多珍贵的文物精品,该馆基本陈列荣膺中国文博界最高奖项——第九届(2009—201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这是文博界最高奖,素有文博界“奥斯卡”之称。周邓纪念馆一路过关斩将,最终问鼎最高奖项。
苦寻5年的一本《觉悟》
文物征集有故事 一本《觉悟》苦寻5年
在周邓纪念馆每件藏品都有非比寻常的意义,每件文物的征集都有不同寻常的故事。在新征文物展的展品中,有一本看似普通的小册子,但其背后却有一段曲折起伏的故事,它就是国家一级文物——《觉悟》。
李爱华副馆长介绍,1996年,她负责编修《建馆大纲》,到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相关资料时,无意中看到一封邓大姐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写给周总理的 信。这封信大致内容为:“现在工作很忙,有一些书你不妨在入睡前翻阅一下,《觉悟》一本也可翻阅一下,如《三个半月的觉悟社》一文和你写的诗,回顾下往事 和过去的作品也很有意思……”李爱华马上意识到,如果能找到这本书,将是一件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物,它反映了那一代天津的年轻学子们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个 过程,在“五四”运动之初,天津男女学生组织是分开的。随着斗争的深入,学生运动中的骨干力量迫切感到需要打破男女界限,建立统一的组织。1919年9月 16日,天津学生联合会和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的20名男女进步青年组成了革命团体觉悟社。为了表示男女平等,男女会员各10人,这其中就有周恩来和邓颖 超。《觉悟》是周恩来当时负责主编的社刊。
但是找一本旧书却非常之难,于是她请求赵炜和高振普两位老人帮助寻找,他们立即将西花厅的藏书寻找了一遍,却没有发现。从此寻找《觉悟》成为李爱华心里撂不下的一件事。
一天,赵炜老人突然给李爱华打来电话,“寻找了五年多的《觉悟》终于找到了。”李爱华立即泪花盈眶。原来,赵炜老人在一次整理自家书柜中竟然发 现了这本《觉悟》!经回忆,她曾经向邓大姐借阅过这本书。赵炜老人说,“周总理和邓大姐有很多书籍,大家见惯了,没想到这些还是珍贵的文物,后来就忘记 了。我认为这本书是最适合保存在天津的,因为它见证了在天津他们走过的那段共同经受患难考验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