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报记者 王月 实习生 马雨彤 摄影 新报记者 吴迪 在新房里过新年,这是老百姓最开心的事情。告别了七口人挤住40平方米“蜗居”的日子,60多岁的李春路和刘和平老两口去年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公租房。春节 前,孩子们给老人买年货,帮着收拾卫生、贴对联。刘奶奶的笑容比以前多了,她对小孙子说:“住上新房子,今年是咱们家过得最高兴的春节。”
心愿达成 从没住过这么好的房子
沿着快速路,从中石油桥选择津涞公路方向,左侧一片新建成的小区就是2012年下半年刚刚入住的朗庭园公租房项目,方方正正的高层楼房错落有致 地分散在小区里。小区门口挂着的红灯笼,家家户户玻璃窗上贴着的吊钱和窗花以及刚刚乔迁新居的家庭满怀喜悦燃起的鞭炮,让整个小区的“年味儿”很足。2号 楼离小区大门很近,李春路和刘和平老两口就住在1门的一套单元房里。虽然已经“立春”,室外气温仍很低,可一进门,阵阵热气就扑面而来,身上顿时暖和了许 多。老两口热情地把记者招呼进客厅,由于是中午,一家人正准备吃饭。厨房里,老人的儿子正在下饺子,阵阵香气飘出,小孙子帮着摆碗筷,平凡中透着温馨。
由于房型通透,房间内格外敞亮,雪白的墙壁,光洁的地板砖,厨房里的设施也是一应俱全。说起新房子,刘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政府为我们想得可 周到啊,这房子布局特别实用,而且经过了内部装修,基本设施都配备齐了,连灯都给我们装好了。这么大岁数,第一次住进这么好的房子。因为享受着政府的廉租 住房实物配租补贴,自己一个月一平米只交1块钱租金,总共才40多块钱,给我们减轻了很大的负担。”说着,刘奶奶拉着记者的手参观新家,“我和老伴就住这 间,阳光好。他腿不好,住在一楼出入也方便些。”她的手很暖和,说话间脸上的笑容也是暖融融的。
新春新房 告别睡在阳台的日子
多年前,李春路一夜之间突发疾病,下肢肿胀,第二天早上连秋裤都是用剪子剪开的。为了给李爷爷治病,家人卖掉房子,把全部的积蓄都花光了。治病需要费用,女儿又心疼父母,就把双亲接到了自己家里。“那些年,一家七口人挤在一起,我们天天盼望能有个自己的地方。”
去年,李春路一家经过申请审核,取得了廉租住房实物配租补贴的资格,随后又申请承租公租房。通过审核、摇号等程序,选到了使用面积40多平方米的一套住房。
回想以前的日子,一家人情不自禁地叹起气来。曾经有三年的时间,老两口带着孙子和女儿李玲玲一家三口挤在一个使用面积只有40平方米的小独单 里。儿子李连柱是某私企的装卸工人,平时都住在厂房里,偶尔也回到这里挤一挤,这个小独单最多住过七口人。女儿李玲玲告诉记者,“没有钱,房子又小,我们 只能那么挤着住。”李春路老两口和孙子住在阳台,李玲玲一家三口挤在小房间里。“阳台小,三口人连转身都难。”对于患有下肢溃疡的李春路和老伴刘和平来 讲,这段日子格外辛苦。在那只有4平方米多的小阳台上,除了给李春路擦身,刘奶奶每天都要给他换三次药。那时候老人最迫切的愿望就是能有个自己的家,过个 像样的春节。
2013年,他们在新房过年的愿望终于达成了。此刻,热气腾腾的饺子已经端上桌了,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吃着饺子、聊着天。大门上红红的“福”字 倒着贴。刘奶奶说:“按着咱们天津的风俗,倒贴福字,也就是我们家的福气到了,住进政府提供的公租房就是我们的福气,以后等老伴的腿治好了,我们的日子就 会越来越好。”